作為一個優秀的老闆和領導,不僅要做到充分了解到員工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會做什麼,也要掌握如何抓住員工的這種心理活動布置恰當的管理系統和方案,而“朝四暮三”的管理方式就是一個優秀的老闆和管理者應該學習的管理方法之一。
一、“朝四暮三” 從何而來
《列子.黃帝篇》講述了朝三暮四的成語故事: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恐衆狙之不馴于己也。先诳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衆狙皆起而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衆狙皆伏而喜。
從這出處來看,朝三暮四的本義,其實有兩層意思。其一是說這養猴人的聰明,他略施小計,便将一群猴子玩弄于股掌之間。變“朝三而暮四”為“朝四而暮三”,一個數字遊戲,消弭了一場風波,手段高明是無疑的。
二、“朝四暮三”背後的故事
為什麼每天都是七顆橡子,白天給少點,晚上多給點,就會引起群猴不滿;而白天多給點,晚上少給點,卻讓群猴很高興呢?
相較于“朝三而暮四”, “朝四而暮三”雖然所得橡子總數不變,但早上所獲得的橡子,要比之多了一顆。換言之,無論是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猴子一天的總收入是七顆橡子,但選擇朝四暮三,其一部分收入要比朝三暮四來得早。經濟學說得明白,倘若總收入一樣,收入來得早要比來得遲合算,因為前者能帶來更多的财富。
很多老闆,很少會明白這種心理活動的。其實人跟猴的這種心理活動是一樣的,隻是老闆或管理者很少去注意或者重視這種心理活動。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老闆會輕易許諾,說“你的前途無限……”“跟着我幹不會虧待你的……”,但說的人滔滔不絕,聽得人半信半疑,上過當受過騙的人在私底下更會議論台上的人又在“哄鬼啦”,隻會讓員工離你越來越遠。
正是因為社會中充斥着這樣沒有誠信的不良風氣,侵襲着人們的生活,讓聽者一次又一次地從失望到絕望,因此,對于老闆上述的話,員工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在“信口開河”,還是在給自己“畫餅”,或者是為了激勵自己而開的一些“空頭支票”,才會導緻更多的人隻想着近期利益與馬上到手的利益,而不會去思考長期利益。
甘老師附語:
能否掌握科學的薪酬機制,對于企業經營和管理至關重要;
老闆應該站到戰略的高度上,來設計自身的薪酬機制;
招人難?留人難?激勵人才難?
但僅用高薪并不意味着就能解決;
什麼是好的薪酬機制?怎樣才能用系統激活人才,解放老闆?
賈長松老師強調:企業唯有建立符合人性的薪酬系統,學會用機制分錢,才能讓人才為實現自身的利益而付出工作。
運營作者:甘老師(ganyu126)
期待持續、深入的學習最科學、落地的薪酬績效機制,可關注聯系作者,幫助企業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