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野生鳝魚苗捕捉方法

野生鳝魚苗捕捉方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16 03:16:55

野生鳝魚苗捕捉方法?8月25日,返鄉青年何志紅的2萬多自繁鳝魚小苗分箱了,至此,鳝魚繁育的産卵率、孵化率、成活率等難關全部突破,為鳝魚小苗規模化繁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野生鳝魚苗捕捉方法?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野生鳝魚苗捕捉方法(湖南常德我為鳝魚狂)1

野生鳝魚苗捕捉方法

8月25日,返鄉青年何志紅的2萬多自繁鳝魚小苗分箱了,至此,鳝魚繁育的産卵率、孵化率、成活率等難關全部突破,為鳝魚小苗規模化繁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這一天,他奮鬥了整整6年時間。

轉遍半個南中國的返鄉青年決定養鳝魚,發現鳝魚幼苗的價格高得有點離譜

何志紅是我到常德鼎城區十美堂鎮上河口駐村幫扶以來,接觸時間最長、頻率最多的返鄉青年之一。他是上河口鳝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小茅村人,與上河口隔周西公路相鄰。

因為家庭經濟困難,何志紅初中未畢業就辍了學,種過田,砍過樹,理過發,賣過服裝;遭遇過車禍,受過工傷;打工期間,去過深圳,到過廣西,跑過江蘇和上海,但幾乎每一個地方呆的時間都不到半年:城市那些鱗次栉比的高樓大廈,熙來攘往的人潮車流,霓虹閃爍的歌廳酒吧,讓這個鄉下少年陌生而又親切,排斥而又向往,自慚形穢而又躁動不安,但學曆、能力、毅力配不上自己的小目标,“飄飄蕩蕩”(他給自己的總結)便成了生活的常态,直到25歲,差不多轉遍了半個南中國。

之後,何志紅遇到了現在的愛人,停下飄遊的腳步。結婚之後,他與愛人在上海有過一段相對安定的時日,兒子出生了,還帶到上海讀過兩年幼兒班。

但在平靜和睦的生活中,何志紅卻常常感到一種壓迫,他因工作效率高而升職,卻遭人暗算,職場傾軋讓人身心疲累;遭遇工傷事故,工傷待遇卻還要憑一己之力努力争取;嘗試做服裝生意,結果虧得一塌糊塗;擺地攤不到半個月,卻被交警收繳了三輪車;找了一家玻纖廠,工資比較高,對身體的傷害卻是不可逆的……

最讓他感到郁悶的是,兒子要讀小學了,當時的各種門檻,讓兒子根本進不了上海的學校;回老家讀吧,父母年事日高,媽媽身體又多病,讓他們照應小孩也不現實,各種糾結之後,何志紅一狠心回了老家。他想,繼續砍樹,搞木材加工,再勤快一點做點小工,或者幹點什麼别的路,養活一家子應該沒什麼大問題。

2014年下半年,何志紅在西湖遇到了介福(今屬上河口)在家養鳝魚的老同學張和平,得知鳝魚行情還不錯,不禁動了心。

2015年,何志紅一腳踏進鳝魚養殖大門。但當他把高達36.5元/斤的鳝魚苗買回家的時候,發現裡面有不少3-4兩甚至半斤左右的成品鳝(最好的鳝魚苗是一兩以下的)。沒辦法,他隻好把三兩以上的鳝魚全部挑出來,再以30元/斤的商品鳝(成品鳝)價格賣出去,心裡一邊罵那些販子的心黑,一邊想這個鳝魚苗如果自己能夠繁殖該多好啊。

外購的野生鳝魚苗質量難以保證,且易出現應急反應導緻死亡

與野生小鳝魚的一次偶遇,激發鳝魚繁育大夢想

鳝魚繁育,一直是困擾鳝魚養殖業界的一個重大瓶頸,十美堂及周邊縣市的鳝魚養殖戶此前在這方面進行過多年摸索,但都以失敗告終。

這時何志紅還沒上網看過2014年9月4日央視7頻道“科技苑”的專題報道《鳝魚繁育的秘密》,他對鳝魚的了解,僅僅就知道一點,鳝魚是雌雄性逆轉魚類,雌鳝魚産卵以後就不可逆地變成雄的了。

随着了解的深入,他知道鳝魚繁育必須要用2冬齡的雌鳝,而要完成一個試驗周期,必須要有三年時間。這是一件很考驗人的耐心的事,不少人都給他潑冷水,因此他對鳝魚的繁育,隻不過是一個一閃而過的念頭。

但2016年初夏發生的一件事,讓何志紅又突然拾起了這個夢想。

何志紅遇事喜歡多琢磨,為了提高鳝魚池的養殖效益,他在魚塘裡還套養了一部分草魚、鳊魚和其他魚類,要經常給他們投喂一些鮮草之類的東西。那天,他在溝港打撈水葫蘆,忽然發現有一蔸水葫蘆根上布滿了密密攢攢一寸多長的鳝魚小苗,他大吃一驚,在農村生活了30多年,這是第一次看到鳝魚小苗的模樣,他趕緊拿盆子把這些小苗養了起來,像寶貝一樣地用紅蟲馴食,并每天給它換水。到了鳝魚分箱的時候,他扯了兩米細窗紗縫了一個小網箱,再将鳝魚放進去,繼續用紅蟲做飼料,三個月後,當他把網箱裡的草拿掉之後,驚喜地發現那些小鳝魚苗都有筷子那麼長了,拿電子秤一稱,足足有兩斤多,他高興得幾天幾夜沒睡好覺。

何志紅自繁的鳝魚小苗

興奮不已的何志紅打開手機百度,希望找到一些鳝魚繁育的資料和視頻,但結果大失所望,網上資料少得可憐,基本上沒有什麼具有實際操作意義的東西,不過,正因為如此,他越覺得有價值,有希望,有發展空間,便和愛人說出自己的想法:他要搞一塊田,做鳝魚仿生态繁育,并告知可能要花些錢買些簡單的工具和設施,愛人說:“你想怎麼做都随你”,何志紅很是有些感動,從此,便多了一份信念:不管有多難都一定要搞成功。他把自己家的五畝田挖了一條環溝,中間按設定間距抽槽,形成條形地壟,環溝和槽中灌水,槽中種植水草,再買了一些2夏齡的小鳝魚,放進溝槽,讓他們自由生活,自由産卵,希望用這種方式,培育出一些充滿活力的小鳝魚。

那個瘦了20斤,汗水與淚水交織的夏天

何志紅發現,鳝魚産卵孵化期間,最怕大風雨,因為一場風雨,就可能讓所有的鳝魚卵粒和小苗“花自飄零水自流”,他覺得最好的辦法,是将鳝魚卵粒收集起來,人工孵化。2017年4月,何志紅在自家魚塘旁邊租了2塊地,買了一些泡沫箱、水管和水龍頭,為鳝魚人工孵化做準備。

也許是頭年買到了老頭鳝、電擊鳝、山丘鳝或是剛剛産卵已經雄化的湖鳝,也許是風雨太過,也許是飼料不足大鳝魚吃了鳝魚卵,夏季來了,何志紅自己家裡的5畝鳝魚池産卵量并不理想,他決定到周邊幾家鳝魚養殖場的網箱裡面撈鳝魚卵粒。因為一到下午自己養殖場的鳝魚還得喂料,所以何志紅每天的工作就是一大清早開着三輪車,跑幾家鳝魚養殖場撈鳝魚卵,再小心翼翼地将這些寶貝安頓好,來不及吃午飯,接着去給鳝魚飼料,晚上再觀察那些鳝魚卵粒的細微變化。為了尋找最佳孵化方式,他采取滴水孵化、流水孵化以及靜水孵化比對實驗;為摸索最佳水質、水量、水速和水位,一件事往往需要幾十上百遍地重複。

何志紅的鳝魚繁育實驗室

6月是鳝魚産卵的高峰期。6月中旬,兒子因眼睛周圍細菌性蜂窩組織炎在常德住院,病情反反複複,醫生說如果控制不住就要摘除眼球,何志紅急得眼淚都流出來了,孩子畢竟才9歲呀,但他心裡隻能默默祈禱和祝福,因為要做的事實在太多,他把照料兒子的事全部交給了老婆。兒子住院18天,何志紅總共就去了兩次,并且是當去當回。“現在想想,如果那時候真的有什麼三長兩短,我這心裡一輩子都有一個過不去的坎。”3年後的今天,何志紅這樣感歎。

因為養殖擴面,兒子住院,大大加劇了家計的艱難,何志紅不得不千方百計多掙點錢。也就在這個夏天最炎熱的日子裡,他在柳葉湖一個工地上找了一份零工,每天早晨4點起床,清理好鳝魚小苗的食窩子,調好水,鳝魚池給料,5:30出發,邊騎摩托邊狼吞虎咽幾個包子,風馳電掣近70公裡,7點前趕到柳葉湖工地,午飯之後不休息,以最快的速度把工程量做完,騎上摩托往回趕,先鳝魚給料,再精心呵護小寶貝們,晚上睡覺常常已是淩晨。

因為太忙太累,這個夏天,他餓出了胃病,瘦掉了20斤。“好在老天爺還是看得到,付出了終歸會有回報”,何志紅說,他終于摸索到了一個省時省力的好方法,之前忙了個把月,總共繁殖出來的小苗數量239條,新方法第1窩就有241條,因為這個方法發現得比較晚,鳝魚産卵的高峰期已過,最後隻采集不到20窩,隻繁育成功了5-6000小苗,但這對何志紅來說是一項非常重大的突破。

因寒冷而窒息的夢想,總在春天倔強地再生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上蒼總是讓成功者的路上布滿荊棘。

上河口2017年的冬天,很有點冷,它凍出了我的關節炎,也給何志紅的鳝魚小苗帶來了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2018年元月中旬,我問何志紅,鳝魚繁育的事是不是可以寫一篇民情日記宣傳宣傳,他說:“别急,這冬天還沒過哩。”這一問,倒提醒了何志紅去看看他的鳝魚小苗,這一看不打緊,他的那些鳝魚小苗凍死了不少!好在發現及時,還救住了一部分,否則,說不定會全軍覆沒。

因為有了鳝魚繁育的初步成功,我鼓動何志紅和張和平在2018年放手一搏,建立紅蟲基地,完善産業鍊條,擴大鳝魚繁育規模。由于土地流轉等因素的制約,最終他們把紅蟲基地建在了20公裡外的蒿子港。不想,這個穩賺不賠的基地,最終卻成了一個負擔:兩個撈紅蟲的貴州師傅因家庭緣故,先後離開基地,就近再也找不到像貴州師傅那樣吃苦耐勞的撈蟲工,田裡有蟲都撈不上來……

也就在這個夏天,何志紅家中遭遇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變故,不得不提前變賣鳝魚救急……

這一年,變成了何志紅鳝魚繁育的滑鐵盧。

2019年,我們遊說來了大湖股份投資5萬元支持鳝魚繁育,這無疑是雪中送炭。但不曾想遭遇災害性天氣,錯過了鳝魚母苗入池最佳時節,産卵率遠不如預期,加上何志紅親人患病,時間精力多有不濟,後期管理人員被外行誤導操作,淹死了大部分鳝魚苗。我們不得不再次推遲“新聞發布”。

今年的波折一樣都沒有少,家庭的,親人的,讓人有點猝不及防,難以言說;至于鳝魚繁育,因為幾年都不見顯效,親朋勸退之聲不斷……我能告訴大家的就是,何志紅憑着一股倔勁和韌性熬過來了。

一棵熬過嚴冬,春天來時,仍能生枝展葉開花結果的樹,它的将來,根一定紮得更深,花一定開得更豔,果一定結得更甜。

何志紅說,現在,鳝魚仿生态繁育和人工孵化技術已經完全獲得突破,所缺少的就是精力和資金,但再難,一切都會成為過去;下一步,他打算在鳝魚人工孵化工廠化繁育方面進行探索。

何志紅人工孵化的鳝魚小苗

讓我們一起期待并緻以祝福!我堅信他能夠獲得突破,也一定能夠獲得突破!

後記:我來上河口已是4個年頭,從一開始我就清楚,憑我的資源和能力,給村裡弄不來大錢,也弄不來大項目,但我可以和村支兩委、老百姓下一番笨功夫,我認定,掌握核心技術的産業發展才是長期脫貧的根本之策,而這些年的堅持,終于見了一些成效,我很感欣慰。一條小鳝魚,一個大産業。我們有了核心技術,也就具備了較強的抗市場風險能力。衷心期待有更多的像何志紅一樣的新型農民出現,衷心祝願鼎城乃至常德的鳝魚養殖産業能夠有一個好的未來!

(作者為:鼎城區十美堂鎮上河口村第一支部書記 姚高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