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專家說的話有沒有用

專家說的話有沒有用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8 08:03:41

專家說的話有沒有用?最近,繼話題“建議專家不要建議”沖上微博熱搜之後,有關“年輕人為什麼反感專家建議”的話題,也引發熱議不少網友紛紛列舉自己最想吐槽的專家觀點,“專家不建議年輕人掏空六個錢包湊首付”“專家稱買房比租房劃算”“專家建議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專家建議通勤不要超過兩小時”等觀點均榜上有名,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專家說的話有沒有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專家說的話有沒有用(說得很好下次别說了)1

專家說的話有沒有用

最近,繼話題“建議專家不要建議”沖上微博熱搜之後,有關“年輕人為什麼反感專家建議”的話題,也引發熱議。不少網友紛紛列舉自己最想吐槽的專家觀點,“專家不建議年輕人掏空六個錢包湊首付”“專家稱買房比租房劃算”“專家建議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專家建議通勤不要超過兩小時”等觀點均榜上有名。

為何專家的建議突然“不香”了?對此,有位網友的點評可謂十分精辟:因為很多專家說廢話的頻率有點高,“站着說話不腰疼”的内容也有點多。而且,在現實中,兩個特點往往是相互交織的。

就拿“通勤不要超過兩小時”的建議來說,專家的初衷也許是希望年輕人有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去社交和充電,而不是把精力耗費在過長的通勤路途上。可問題在于,在很多大城市,由于高企的房價和水漲船高的租房價格,年輕人住在離單位較遠的地方,更多是出于被動和無奈,而不是主動選擇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更想聽到如何有效增加住房供給,怎樣讓公共交通更為便捷、高效,而不是一句太過懸浮的“别讓通勤時間太長”。難怪有網友對此要“陰陽”一句:“說得很好,下次别說了”。

資料圖。武亦彬 攝

這就要求專家在進行公共表達時,起碼得有一點現實感。也許在進行學術研究時,他們可以在象牙塔裡潛心治學,針對理想狀況來分析,也許專家所處的人生階段、生活狀态與年輕人有所差異,但現實并非理想,了解年輕人的困難,也不需要多麼艱深的研究。

既然進入公共領域,針對社會議題建言,就必須秉持基本的共情,對社會現實有冷靜、客觀的體認。隻有這樣,才能清楚地意識到問題的難點在哪裡,應該着重在哪個層面發力,公共政策應扮演怎樣的角色。否則,就容易隔靴搔癢,甚至說出一些讓人“接受無能”的“正确的廢話”。

專家應當意識到:自己的權威不是可以無限透支的。如果不珍惜羽毛,頻頻出現沒有營養、缺乏常識的雷人雷語,隻會一次次消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社會雖然應當對公共表達保持包容度,但不意味着大家沒有最基本的鑒别力,面對明顯不靠譜的建議隻能無動于衷。

年輕人對專家“廢話文學”的回怼,其實更多寄寓着一種社會期待:人們希望聽到的專家建議,是紮實的、經得起推敲的觀點,是充滿人文關懷的共情,不是站不住腳的說教和“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的冗餘言論。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年輕人的信息來源日漸豐富,科學和人文素養也日益提高。他們更加具有平等意識和獨立觀念,也有較強的“證僞”能力。因此,我們能看到不少專家觀點受到年輕人質疑、反駁的例子。比如,對于“空氣炸鍋緻癌論”,就有一些科普博主站出來提出了不同看法。

這無疑對專家發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實上也有利于營造更加科學的讨論氛圍。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年輕人并不是見到專家言論就反對,隻要建議有理有據,經過深思熟慮,哪怕聽起來有些逆耳,也能被他們正視和尊重。

當然,有些時候,對于自己那些被動“出圈”的言論,一些專家也很無奈。自己受訪時本來是有完整論述,具有相應的語境和條件限制。但一些媒體出于傳播效果的角度,會将内容濃縮成短短的一句或幾句話。如此一來,就可能會斷章取義,引發歧義。這其中,也不排除一些人出于流量考量,故意把較為聳動的句子拎出來,制造“熱搜”話題。

這種做法,不僅是對專家的不負責,也會把社會讨論導向情緒化的吐槽和回怼,對問題的真正解決起不到任何作用。對此,還需避免“流量為王”的傳播觀念,不去炒作一些明顯不靠譜的言論,盡量把更有社會價值的觀點呈現出來。

(原标題:“說得很好下次别說了”,專家建議為何“不香”了?)

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