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産力的定義和内容

生産力的定義和内容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2 04:21:39

生産力的定義和内容(生産力的含義和基本要素)1

生産力是人類在生産實踐中形成的改造和影響自然以使其适合社會需要的物質力量。人類要生存繁衍、追求美好生活、獲得自身的解放和發展,首先必須解決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資料問題。馬克思認為,人類第一個曆史活動就是生産滿足這些需要的物質資料,生産力是人類社會生活和全部曆史的基礎。

第一,生産力具有客觀現實性和社會曆史性。深入理解生産力範疇,需要把握生産力的水平、性質、狀況和發展要求等重要方面。生産力的水平表現為生産發展的現實程度;生産力的性質取決于生産的物質技術性質,主要是勞動資料的性質;生産力的狀況是這兩者的統一,表現為生産力的運行狀态或發展态勢;生産力的發展要求與生産力上述三方面的規定性緊密聯系在一起,是指現實的生産力不斷獲得解放和發展的基本要求。

第二,生産力具有複雜的系統結構。其基本要素包括:一是勞動資料,也稱勞動手段。它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所運用的物質資料或物質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産工具。人們解決社會同自然矛盾的實際能力如何,主要取決于生産工具的質量和數量,生産工具是區分社會經濟時代的客觀依據。“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别,不在于生産什麼,而在于怎樣生産,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産。”二是勞動對象。一切自然物質都是可能的勞動對象,其中引入生産過程的部分則是現實的勞動對象。現實的勞動對象還包括生産深度加工的對象。勞動對象是現實生産的必要前提。勞動對象不同,往往會影響勞動産品的質量和數量。随着生産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勞動對象将日益擴大并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三是勞動者。勞動者是人,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勞動者。勞動者是具有一定生産經驗、勞動技能和知識,能夠運用一定勞動資料作用于勞動對象,從事生産實踐活動的人。勞動者是生産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類智慧和能力的發展決定着對物質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廣度。所以,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勞動者一般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在現代生産中,腦力勞動者的質量和數量日益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在高新技術領域内,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具有直接同一的趨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