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光明網記者 史文哲)金秋時節,記者前往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普洱市的多個邊境村落,實地探訪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情況,感受邊民富、邊疆美的動人畫卷。
8月31日清晨,記者自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易武古鎮乘車前往江城哈尼族彜族自治縣整董鎮曼灘村曼灘村民小組。一路上山勢起伏,山路蜿蜒,透過車窗向外望去,硬化的水泥公路如同銀色綢帶般在林間盤繞,将整個山勢都點綴了起來。
大約過了2個多小時,車輛駛入一個并不算起眼的小市集,轉進一條鄉間小道後,經過一座刻寫着“曼灘村”的牌坊,行不至百米,眼前豁然開朗。一片綠油油的稻田、一棟棟古老的傣族傳統幹欄式建築映入眼簾,與相鄰村子的獨棟小樓房不同,這樣的古村落在綠水青山間更顯得生機勃勃。
這裡,便是此行的目的地——曼灘村民小組。
穿過一片稻田,走到村口,首先看到的就是幾輛汽車載着孩子們鄉村外駛去。曼灘村黨總支書記張少文告訴記者,是村子裡的孩子們開學了,今天正好是孩子們返校的日子。
走進村子,歡快的傣族歌舞聲就在耳畔回響,正是村子裡的文藝骨幹在排演傣族傳統歌舞。
“曼灘村民小組與老撾毗鄰,是一個以傣族為主、多民族聚居的村落,共有117戶477人。”張少文向記者介紹,“我們這裡的傣族傳統幹欄式建築群年代久遠,獨具韻味。整個曼灘村民小組保留了完整的傣族傳統建築群,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2017年被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18年曼灘傣族傳統民居建築群入選普洱‘十大曆史建築’。”
2021年11月,雲南省全面啟動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計劃用3年時間,将37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建成基礎牢、産業興、環境美、生活好、邊疆穩、黨建強的現代化邊境小康村。曼灘村民小組被列為江城縣第一批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6個示範點之一,截至目前,19項指标已經基本完成。
作為傳統古村落,曼灘村民小組又是如何在保護傳統的情況下推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的呢?
“我們非常重視傳統村落保護與小康村建設協同推進,既推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也實施整體傳統村落的保護。”整董鎮副鎮長白春怡介紹,“我們以改造提升基礎設施、農村垃圾治理、人居環境提升為重點,按照‘如舊建新、保留特色’的原則,對曼灘村民小組進行活動場地建設、串戶路硬化、農村危房改造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打牢全村基礎設施建設。”
除了加大力度改善人居環境以外,在産業發展方面,曼灘村民小組也是做足了工夫。
記者步入村頭的陳列室裡,擺放着一個個做工精巧的竹編工藝品,竹筐、竹籃、竹簍,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這些都是我們傣族老百姓自己做的,這邊還有我們做的茶葉,放在這裡既可以展示,又可以售賣。”張少文指着架子上陳列的竹編工藝品和包裝好的成品茶介紹道。曼灘村民小組按照“科學規劃、種養結合、高效發展”的産業布局思路,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産業,夯實茶葉、橡膠、堅果等基礎産業,抓牢玉米、稻谷、瓜果等經濟作物種植。
曼灘村民小組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産業,通過“農旅融合 休閑體驗 文化傳承”模式,重點依托傣族特色歌舞、飲食文化和資源優勢,将稻田文化、民俗文化與鄉村旅遊結合,轉變“魅力鄉村”為“美麗經濟”,打造“休閑旅遊 文化創意 康體養生”的鄉村田園綜合體,推動建成小康鄉村。
現如今的曼灘村民小組,翻新後别具一格的傣家小樓、翠色欲滴的稻田、整潔幹淨的村間小道相映成趣,婀娜曼妙的傣族舞蹈、欣欣向榮的特色産業交相輝映,古韻與新風、傳統與現代在這裡交融成景,正描繪着一幅傣家村寨現代化發展的新畫卷。
2022年8月31日,雲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彜族自治縣整董鎮曼灘村曼灘村民小組的景色。(光明網記者 史文哲攝/光明圖片)
2022年8月31日,雲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彜族自治縣整董鎮曼灘村曼灘村民小組,村裡的文藝骨幹們在排演傣族傳統民族舞蹈。(光明網記者 史文哲攝/光明圖片)
2022年8月31日,雲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彜族自治縣整董鎮曼灘村曼灘村民小組,孩子們走在村裡的小路上。(光明網記者 史文哲攝/光明圖片)
2022年8月31日,雲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彜族自治縣整董鎮曼灘村曼灘村民小組,婦女們正在運用手機購買每天運送到村子裡的新鮮果蔬。(光明網記者 史文哲攝/光明圖片)
2022年8月31日,雲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彜族自治縣整董鎮曼灘村曼灘村民小組,一位村民正騎着電動摩托車行駛在村子裡的硬化道路上。(光明網記者 史文哲攝/光明圖片)
2022年8月31日,雲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彜族自治縣整董鎮曼灘村曼灘村民小組,村民們正在整理剛剛采收的玉米。(光明網記者 史文哲攝/光明圖片)
2022年8月31日,雲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彜族自治縣整董鎮曼灘村曼灘村民小組,一位村民正在晾曬剛剛采收的玉米。(光明網記者 史文哲攝/光明圖片)
來源: 光明圖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