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返景入深林古詩

返景入深林古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7 21:04:27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題解】鹿柴,地名,在今陝西藍田縣南二十裡的辋川一帶。辋川,水名,王維曾在此建有别墅。

【解讀】全詩四句,詩意發展分兩層。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在鹿柴附近的巍巍崇山中,樹木森森,溪流汩汩,山色朗朗,空谷蕩蕩,連一個人影也看不到。但是,偶爾竟能聽到人的響亮說話聲。〕

返景入深林古詩(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1

第一層,寫空山人語,以有聲反襯寂靜。

“空山”,空空曠曠,但這裡并非指山嶺光秃,什麼也沒有,而是極言“山”的空曠,寂靜。“空”,是對“山”整體的抽象的描寫;“不見人”,是對“山”的具體描繪,極為深刻地寫出了鹿柴附近林深山空杳無人迹,異常空曠的意境。同時,也将“空山”傍晚時分的幽靜深邃寫得極為微妙。“山——空”,“人——不見”,并非無人,卻不見人,就更見林木之盛,也就愈見其靜,靜得空寂,靜得令人不安。王維寫山寫景一出筆就與其他詩人迥然不同,讀了使人頗感迂回幽遠,初讀首句便進入了空曠寂靜的意境之中。

首句寫“空山”之所不見,次句寫“空山”之所聞。“但”,隻,僅,唯。“但聞”,僅僅聽到響亮的話語聲。“但”極富内含,“空山”之中并非一點兒的聲音也沒有,松濤的低吟,澗流的詠唱,飛鳥鳴啼,這一切經詩人情感網絡的過濾,都沒能進入詩人的心,唯獨“人語”入得心來,而且是異常的響亮。“響”,極言語聲的清越,在“空山”中久蕩不息。“響”并與“空山”形成反襯,使“山”越“空”,“語”越“響”,空山傳語而不見人的意境越深邃。“人語”而“不見人”,句首又冠以“但聞”二字,所表現的意境實在是微妙,難以言傳的。“人”不可能常“語”,“響”不能永續,“人語響”隻是在“空山”中的一“點”,除卻了這一“點”,即是瞬間的中斷,試想,那“空山”将是什麼情狀,那種空寂是足以夠人玩味的。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日落之後,太陽留在天際的餘晖返照回來,透進茂密的樹林,又斑斑駁駁地照在厚厚的青苔上。〕

返景入深林古詩(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2

第二層,寫殘陽的一縷縷餘晖,照在林中的青苔上。

“深林”,是指樹茂林密和覆蓋面的廣大,極言“空山”的林木郁郁蔥蔥,蔽日遮天的壯觀景象。“返”,回,往。“返景”,形容太陽的餘晖折射回“深林”的動态形象。驕陽強光已經去了,似有不舍之意,餘光又回返來,故“返景”的色彩是微弱平淡,瞬息短暫的,但卻較之烈日強光更為誘人,迷人。“入”,形容光束穿過“深林”屏障的不易,既是不易,就并非全“入”。倘是全“入”,或大部分“入”,“深林”便大為減色了。“入”字離開“深林”的烘托,也就失去了它的動态美,“返景”也便沒有了它的神秘色彩。在日落後的特定情景中,“返景”的微弱短暫,與“深林”長久空曠的幽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産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人從“深林”、“返景”中得到一種美的享受,與美的思索。

“複照”承接“返景”。前句言“返景”,回返投下的是青苔之上參天大樹的影子,透過的是密密層層的枝葉。“複”,又,再。“複照”,又照到了“深林”之下的青苔上。“青苔”和“深林”互映,林愈深暗就愈潮濕,愈潮濕苔藓就愈旺盛,苔愈盛則襯得林愈深愈暗。林中透過的光束和照在青苔上可數的幾個光點,分明是淡淡的弱弱的,卻顯得是那樣光亮耀眼,林中的幽暗更顯得沉沉無邊。這“光束”,這“光點”瞬間消失後,剩下的隻是深遠的幽暗。“山”,靜得沉寂,暗得清冷。詩的基調确有低沉之嫌,這可能與詩人坎坷的人生道路和失意的仕途磨難有關,使詩人的個性和美學觀蒙上了一層暗淡的色彩。但詩也不乏“人語響”的一線生機,使我們讀後從詩的幽暗清冷空寂深沉的意境中,得到一種自然美的感受與滿足,陶冶着情操,使之更為純真高尚。詩人對“空山人語”“深林返照”的境界,觀察是如此之細;對瞬間即逝的景物,捕捉是如此之準,寫得是如此之深。詩人對這些自然現象的領悟是如此之精透,這恰恰說明了詩人藝術匠心的獨到之處。

返景入深林古詩(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3

【綜述】《辋川集》,是王維隐居鹿柴時寫的田園山水詩集,計二十首。《鹿柴》詩,共五首。這首詩描寫了鹿柴的空山深林在夕陽返照下的幽靜景色,表現出一種奇異的雅趣。

詩的景物描寫非常細緻,清新,創造了一種特别幽靜的意境。讀了思想情操得到熏陶,得到自然美的享受,得到藝術美的滿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