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老了和老伴之間要這樣過

人老了和老伴之間要這樣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6 12:46:59

作者:似水流年

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一個人的一生,小時候有父母陪伴、到了青年中年時,有老伴和孩子陪伴,人生才得以圓滿。

然而,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尤其是人上了年紀以後,子女早已成家立業,老伴總有一個要離我們先去。

不要覺得那一天很遙遠,不管你是否願意,那段傷心的日子遲早總會到來。

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沒有人一定要為你的後半生承擔一切,但為了使自己的後半生有所依靠,因此,在事情未發生之前,必須要做到未雨綢缪,以真心換真情,用暖心的态度與這三個人搞好關系,才能使自己的後半生高枕無憂。

人老了和老伴之間要這樣過(如果老伴兒不在了)1

一、 孩子

古人雲: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孩子小時候與父母的關系密不可分,因此,對待自己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不要厚此薄彼,更不可寵溺。

試想一下,如果父母年輕時以寵溺的态度教育出一個沒有擔當的孩子,當他們長大以後獨自面對社會而驚慌失措時,又有什麼力量保護身後年邁的父母?

還記得兩年前山東維坊一位年過七旬的李阿婆求路人幫她兒子找工作的視頻嗎?

據了解,李阿婆曾是印染廠的退休工人,老伴已過世,她和兒子每月隻靠3000塊錢的退休金來勉強維持自家的基本生活。

人老了和老伴之間要這樣過(如果老伴兒不在了)2

由于兒子是家庭的獨苗,作為單親家庭的她自小就對兒子嬌生慣養,因此,由于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年近30的兒子便心安理得的在家呆了20多年,其中隻幹過一段時間的保安,後來又不想幹了。

由于經濟的發展,家裡每月這一點養老金已經維持不了現在的生活,為了改變捉襟見肘生活的現狀,老阿婆隻有腆着老臉抛頭露面委屈地求着别人……

在我國,據老齡科研中心統計:

在城市裡,我國65%以上的家庭都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的生活費。

這樣的人就叫“巨嬰”,那什麼叫“巨嬰”呢?有一個回答很貼切:

就是表面上已成年,但精神上未斷奶,他們必須要依靠父母或者親戚朋友的接濟來過日子。

人老了和老伴之間要這樣過(如果老伴兒不在了)3

這一非正常現象必須要得到社會的廣泛的重視,在孩子很小就應該遏制這類事情的發生。

出于疼愛,很多年輕的父母舍不得讓孩子幹一點點活,甚至有的父母還認為幹活是大人的事情,孩子隻要搞好自己的學習就行了。

孰不知,長不大的“巨嬰”就是以前從生活的細枝末節中慢慢被父母建立起來的。

他們習慣了索取,而不懂得付出,當年老的父母再也無法給他必要的生活時,他瞬間就會變成為一個白眼狼。

試想一下,一個跪着的子女又有什麼能力來保護身後年邁的父母?

因此,在給孩子親情的同時,也要教育他們學會擔當,為逐漸老去的自己積累遮風擋雨的資本,從而為自己的下半生增加一點幸福的可能。

人老了和老伴之間要這樣過(如果老伴兒不在了)4

二、鄰居

有一句老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

人到晚年,由于社交圈子的縮小,身邊的鄰居對你的态度尤為重要。因此,身邊如果有一熱心腸的鄰居,也會在你危難之時伸出援手,從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幸福感。

村裡有一位年近80的單親老人,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在外面打工,一個都在附近打工。

由于年輕時顧慣了節衣縮食的生活,因此,無論對自己的兒子也好,對附近的鄰居也罷,在為人處世上老是摳摳搜搜。

凡是自己為别人付出哪怕是一點點也念念不忘,把别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從而表現非常吝啬。

天長日久,人家也知道他這個性格,從而逐漸跟他斷了來往,就連自己的兒子兒媳也極少登門,因此,白天常常門可羅雀,晚上就更不用說了。

人老了和老伴之間要這樣過(如果老伴兒不在了)5

有天夜裡,老人起夜的時候因頭腦發暈而突然摔倒,任憑冰涼的地面折磨着自己,由于倒在地面上起不來,他隻有獨自一人拼盡全力把床上的蓋被捂到自己身上。

隻因跟附近的鄰居素無往來,他的老年機上并沒有别人的電話号碼,幸虧隻留有小兒子唯一的電話号碼。

在冰涼的地面上熬了很久,萬般無奈之下,他這才想起了離自己較遠的的小兒子,打電話并獲救。

試想一下,假如他平時跟身邊的鄰居和睦相處,老年機上就會留有許多電話号碼,即使一個打不通,還有第二個和第三個……

總有一個能打通,這樣獲救的幾率是不是要大一點?再者說,如果老人打電話時,小兒子恰巧不在家怎麼辦,是不是獲救的幾率要小很多?

人老了和老伴之間要這樣過(如果老伴兒不在了)6

正如《斷頭皇後》中說的那樣: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價格。

這個世界上的熱心人并不少,比起天邊的親人,近在咫尺的鄰居,或許在你獨自一人孤立無援時助你一臂之力。

所以,人到晚年要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人一定要承擔你的後半生,如果你對别人不厚道,也無法利用道德綁架來要求别人為你無端付出。

因此,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就是一種雙向的情感寄托,如果懂得換位思考,互幫互助,也不失為一種生活的睿智,從而有效增加自己後半生的安全感。

人老了和老伴之間要這樣過(如果老伴兒不在了)7

三、 朋友

所謂朋友,就是彼此之間有許多共同語言、志趣相投,彼此之間能夠互相體諒,互相理解的一個好夥伴。

他會在你的人生高光時刻不會産生嫉妒,而是由衷的為你高興;更不會在你失意的時候對你棄若敝屐,而是及時伸出友誼之手,幫助你脫離苦海。

人到老年,由于自己想要得到子女的照顧,自己的處境相對被動,如果有幸遇上孝順的,并可順利地過完下半生。

如果不幸遇上不孝順的子女,還要看媳婦和女婿的眼色,從而低迷順眼的過完自己的下半生。

但有一種養老方式,就是找到自己平時很不錯的的幾個老友,相約在一起入住,大家平攤一切的生活費用與開銷:象日常做飯、打掃衛生及日常事務等,大家都輪流着來幹,這就是新型的“抱團式養老”。

人老了和老伴之間要這樣過(如果老伴兒不在了)8

由于是幾個好友抱團式生活在一起,所以能有效規避掉由于性格不同而産生的矛盾,因此,幾個老人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各行其是、其樂融融。

人活一世,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活得自由自在,更沒有人會希望受到别人的約束,而這種“抱團式養老”,可以極大滿足老人這方面的要求。

他們自願組合在一塊,因此,所享受的權利和義務是相等的,包括平時回家看望子女、走親訪友、逛街遛彎等等。

他們在一起由于觀念相同,社會閱曆也極其相似,因此,他們能夠惬意地聊着自己的八卦及所見所聞,而絲毫不會擔心引起對方的反感,更沒有象與子女溝通時的“代溝”感。

因此,他們不僅是言語上的知音,也是生活瑣事上的幫手。

人老了和老伴之間要這樣過(如果老伴兒不在了)9

由于他們都被新時代所抛棄,為了給彼此争取一個舒适的生存空間,因此惺惺相惜,抱團取暖,生病時有人照顧,精神頹廢時也有人安慰。

最主要的是同伴之間能夠及時緩解彼此的孤獨與寂寞,隻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豐富了,才能以積極的态度面對自己的餘生。

一個人的幸福都是由自己把握:

你的和顔悅色換來的是别人的以誠相待;你對生活持有樂觀的态度,也是對自己生命的一種救贖,從而活成自己的擺渡人。

我們雖然無法阻止自己衰老,但可以自由選擇老去的方式,如果老伴先你一步離開,請你及時學會依靠這三個人,以後的路才會走得更加順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