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自誕生後經曆了一百多年的發展,在歐洲逐漸确立為以意大利、法國為中心的兩大派别。但歌劇,尤其是意大利正歌劇(opera seria)逐漸衍變為一種貴族宮廷社交的裝飾品,無論是從腳本、作曲、歌手和聽衆來說,都沉迷于浮誇的華麗風格中。并且正歌劇的内容題材仍然是神話、曆史,人們開始對這種題材感到乏味。再加上閹人歌手(castrato)在演唱時,經常為了炫技,唱嗨了就一直不下台,讓大家非常累。18世紀初,正歌劇的這些弊端受到人們普遍的反感。
德國格魯克在受到了當時啟蒙思想的影響下,針對正歌劇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了歌劇改革。在18世紀20—30年代,興起的意大利喜歌劇、英國民謠劇、法國喜歌劇、德國歌唱劇,也開始對傳統正歌劇造成了影響。前古典主義時期的歌劇發展出現了新的趨勢。
德國作曲家克裡斯托弗·威利巴爾德·馮·格魯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 1714—1787)在音樂曆史上的主要貢獻,就是他對正歌劇的改革。他的改革影響了後來很多歌劇作曲家的音樂創作。
格魯克出生在波西米亞與奧地利交界的農村,他18歲時到波西米亞首都布拉格學習音樂,并得到了貴族們的贊賞和資助。在23歲時,開始學習創作意大利正歌劇。到了格魯克27歲的時候,他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劇《阿塔賽爾斯》(Artaserse),這部作品與其他早期歌劇一樣,都是采用意大利正歌劇的傳統形式進行創作的。在他31歲時,有機會到了倫敦和巴黎,接觸到了拉莫和亨德爾的作品,讓他感到十分震撼。在格魯克40歲到56歲的這16年中,他在維也納宮廷歌劇院工作,期間他受瑪利亞·泰萊莎女王的委托,創作了多部輕松風格的喜歌劇,如《假奴隸》(1758)、《不期而遇》(1764)等。在這一時期,格魯克在創作了一些喜歌劇的同時,體會到了喜歌劇的特點,也感受到了當時音樂界對正歌劇的改革強烈呼聲。由此,他決定與意大利詩人卡爾紮比吉(R.Carzabigi,1714—1795)合作,創作一部作品,來實現對正歌劇的改革。于是,《奧菲歐與尤裡迪茜》誕生了,這部歌劇的題材還是用的奧菲歐與尤裡迪茜的故事,但是在形式上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部歌劇在1762年首演。在1767年,另一部實現歌劇改革的歌劇《阿爾采斯特》首演。
在格魯克59歲時,他受法國歌劇院的邀請,創作了《伊菲姬尼在奧利德》,同時為了适應觀衆,還在法國上演了法文版的《奧菲歐與尤裡迪茜》和《阿爾采斯特》。他在64歲,寫了最後一部歌劇《伊菲姬尼在陶利德》(1778)之後,格魯克就隐退了。他在1787年逝世,享年73歲。
格魯克的歌劇改革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強調音樂要服從于詩歌;将序曲、合唱、舞蹈、樂隊和劇情緊密結合;消除了演唱家炫技的段落;改編了神話曆史題材的故事情節;削弱了宣叙調和詠歎調之間的對比。等等。這為後來莫紮特等人的歌劇創作是具有一定影響的。
二、喜歌劇的誕生與發展同樣在啟蒙思想的影響下,喜歌劇在18世紀初得到了迅速發展,因為取材于日常生活,形式活潑,富于民族和地方色彩,相比于正歌劇欣賞起來更加輕松娛樂,所以喜歌劇受到觀衆的喜愛和重視,這一體裁逐漸發展為一種獨立發展的音樂戲劇體裁。喜歌劇,是對正歌劇的一種反抗。
(一)意大利喜歌劇(Opera buffa)
意大利的喜歌劇本是正歌劇中穿插的幕間劇。幕間劇是穿插在話劇或正歌劇幕間演出的一種短小的音樂喜劇。意大利喜歌劇一般隻有6個角色,再多也多不了幾個,一般都是對社會人物進行諷刺,題材來自于生活,且多用方言。在音樂上,詠歎調比較簡單,旋律清新。宣叙調一般和鍵盤樂器配合來表現對白。與正歌劇一樣,也是從頭唱到尾。
意大利喜歌劇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就是佩格萊西(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1710—1736),他的《女仆做夫人》包含了意大利喜歌劇的典型特征。這部歌劇大緻将的是:女仆想要嫁給他的單身富貴男主人,但是自己直接追顯得不矜持。于是她讓男仆假裝向她求婚,這引起了主人的嫉妒,最終單身富貴男主人取了女仆。由此,女仆做夫人。
(二)法國喜歌劇(Opera comique)
在1752年,佩格萊西的《女仆做夫人》到法國巴黎演出,這促使了法國作曲家們對喜歌劇創作的思考。法國的盧梭,在當時按照意大利的音樂風格,創作一部短小的法國喜歌劇《鄉村中的占蔔者》。它與意大利喜歌劇不同的是,旋律主要采用的是流行曲調,以及用“對白”來代替宣叙調。
(三)英國民謠劇(Ballade Opera)
在亨德爾的那篇文章中,其實就提到了英國民謠劇。當時英國作曲家佩普什和詩人蓋伊在1728年創作的《乞丐歌劇》就是民謠劇。它的題材就是諷刺當時的貴族和宮廷,音樂基本上使用流行歌曲和民謠進行填詞并插有對白。在這部作品之後,影響了很多英國歌劇作曲家的創作。
(四)德國歌唱劇(Singspiel)
德國歌唱劇是在英國和法國的喜歌劇影響下發展起來的,約翰·亞當·希勒(Johann Adam Hiller,1728—1804)根據其他國家的喜歌劇進行改編,創作了德國的第一部歌唱劇《魔鬼出籠》。題材上傾向于正歌劇,但在旋律、風格上,更像喜歌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