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記者 柯稱 黃士峰)坐在機械工程系方陣裡,拍攝大合影時,一位頭發花白的校友總是低調地選擇後排,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是我國99A主戰坦克總設計師、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兵器首席科學家毛明。就在一天前,他又多了一個頭銜——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
毛明1962年出生于湖北鹹甯,1979年考入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現武漢大學工學部)機械工程系,畢業後長期從事戰車總體技術理論研究和裝備研制等工程實踐工作,在主戰坦克總體設計、兩栖戰車研究與開發方面做出了創造性成果。
“回到母校很激動,讓我回想起了在這裡長身體、長知識,形成自己世界觀、人生觀的過程。”毛明接受采訪時始終帶着笑容(如圖),和老同學重聚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他回憶,自己入校時隻有1.5米的個頭,畢業時已經超過1.7米。更重要的是在武大奠定了自己的知識基礎,特别是行星傳動的知識,才能有幸主持設計99A坦克。
當年的毛明,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學霸”。他曾經回憶,那時不分寒暑,每天早晨5點多起床跑步、背英語單詞,晚上在大教室或圖書館看書做題,不到深夜11點不回宿舍。那時候生活很清苦,吃得最多的是5分錢的雞蛋湯泡米飯。“那時家裡很貧窮,但我對知識非常渴望,對于讀書可以說是如饑似渴,大家都充滿激情,都很純粹地想科學報國。”
對于當選院士,毛明認為很榮幸能為母校争一份光。他表示,未來将繼續做好坦克研究,同時也要為母校的建設多做貢獻。
昨日,毛明當年的班主任老師,如今已80歲的朱河海也來到了現場。他驕傲地回憶,當年這個班有“三多”:設計尖子多、考研的多、入黨的多,其中毛明是最優秀的學生代表之一。毛明學習時的刻苦和專心讓朱河海記憶猶新,“我年輕時也是搞兵器研究的,因為特殊原因轉到教學上,現在看到學生們替我圓了夢,非常欣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