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黃土高坡,今朝綠滿旱塬。近年來,安定區認真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态理念,堅持綜合治理、綜合開發,興修188萬畝梯田,藍天長在、碧水長流、美麗與發展同行的美麗安定躍然眼前。
冬至前夕,位于安定區巉口鎮張灣村範家莊的淤地壩主體工程竣工,這不僅讓村民們告别了爬溝過坡的苦日子,也讓村子裡的護林員張作棟在巡山護林的過程中走上了通途大道。
巉口鎮張灣村護林員張作棟:“以前我護着兩萬多畝的林,步行要用一天的時間,後來,硬化路通了,我騎摩托車,有半天時間就能把林地整個巡查一遍。現在這個壩修成了,對我來說更加方便了,咱們的村民和另一個村的交往也更加方便,加上這個壩把水也堵住了,泥土也不外流,水也不外流,咱們這個地方的生态一年比一年好。”
巉口鎮副鎮長史珺:“巉口鎮現在一共有14個淤地壩,2009年以前建成12個,今年九月份動工的兩個初步建成,淤地壩對小氣候改善有很大的作用,同時防止區域的水土流失。”
安定區魯家溝鎮大岔、花岔等村,利用冬季土壤閑置的時間,完成投資2500萬元的坡改梯水土保持項目,讓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變成了新型經營主體競相流轉的香饽饽。
花岔村村委會副主任石玉明:今年9月18号咱們花岔村迎來了全國的坡改梯流域治理項目,全村一共有四組機械化作業的工作隊,大型推土機、裝載機三十多台,通過三個多月的時間,把原來的坡地改良成了大型機械能夠耕作的梯田,為以後機械化耕作、解決原來地沒人種這些根本性的問題。
水土保持是安定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一項品牌工程。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安定區青岚山鄉大坪村發揚“三苦”精神,在甘肅省樹起了“遠學大寨,近學大坪”的一面旗幟,受到了國務院的嘉獎,今年76歲的劉玉秀就是當時修梯田“鐵姑娘隊”隊長、攻堅組組長。
青岚山鄉大坪村大坪社社長劉玉秀:“年輕的時候我們修梯田用的是兩隻手,背篼背着修,年年冬季修,一年修上五厘地,後來一年修一分地,再後來國家獎勵的架子車修就快了,年年修,修了十幾年,共修了八百多畝梯田。這幾年國家政策好了,用機械修的梯田,不到一個月就改造了幾百畝。”
多年來,安定區依托項目大力推進坡改梯、淤地壩等水土保持工作,探索積累了“山頂造林戴帽子、山坡種草披褂子、山腰梯田系帶子、山下建棚圍裙子、溝底打壩穿靴子”的治理模式和“梯田 水窖 科技=解決溫飽” “結構調整 市場引導 龍頭帶動=脫貧緻富”的發展模式。建成了九華溝、官興岔、花岔、石家岔等一批精品示範流域。安定區先後被水利部評定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态環境建設示範縣”“全國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黃土高原地區梯田化縣”“國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縣”。
定西市安定區關川河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指揮部工程科副科長董俊天:“截至2020年底,全區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660平方公裡,興修梯田188萬畝,建成各類淤地壩工程160座,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到80.4%。2021年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治理64.8平方公裡,未來五年,我們搶抓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機遇,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40平方公裡,為建設美麗安定提供水保支撐。”(郭強 裴彥林)
來源:安定區融媒體中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