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按照上級要求,鐵嶺縣每個單位都要上報一名現場雲兼職記者,要求本科以上學曆,年齡35歲以下,就這樣,我成為了單位唯一符合标準的人選。說實話,内心當時是極為推辭的,參加了第一次兼職記者培訓會後,内心更是“崩潰至極點”。由于當時是财政所的出納,核算每月工資、奔波于各個銀行等是我的日常工作,同時還兼任鎮裡的團委書記,一點宣傳工作都沒有接觸過,不知道如何寫報道、也不知道要怎麼完成年底外宣工作的考核,感覺無暇再顧忌其它的工作,為此還去找領導申請“另謀高就”,因為覺得自己“力不從心”,領導在與我推心置腹的聊天後,給我很大的鼓勵,告訴我,别有壓力,盡力就好。這句盡力就好,也成了一直以來,我對宣傳工作的一個态度,凡事都要盡全力,拼盡力。心裡想着,一旦改變不了這個結局,那就接受吧,既然選擇要做這項工作,那就努力吧!
作為體育生的我,工作伊始被分配到了黨辦,轉做出納,現在又要寫稿做宣傳,一次次的挑戰,讓生性就不服輸的我,決定加快腳步學習,現場雲軟件的使用其實并不難,但視頻剪輯、拍照的角度光線、文字的叙述以及文章整體的布局等,确實要下一些功夫,現場雲如何才能推端,被新華社選用,什麼方面的題材是新華社比較關注的一系列問題,都占據了我的空餘時間。我可以承認我不會、我不行,但必須要親自學一學、試一試,才能定性到底行不行,這可能就是90後不撞南牆不回頭的韌勁吧。一點一點了解,一點一點嘗試,總覺得可以做的更好,每次都希望自己做到最好,所以認真對待一個照片、一個視頻、一遍文章。
由于黨辦工作和财政工作的工作性質,導緻總去包的村,也不怎麼去其他村,根本沒有和村民打成一片,使得到雙井子鎮4年多還沒有走全16個村,但在成為兼職記者的幾個月裡,我已經能把各個村的主路及各個村的村部路摸得門清。
第一次拍收水稻時候,才知道原來大米就是水稻;拍收割麥子時候,才知道面粉就是麥子磨出來;第一次拍高粱,才知道吃的甜杆就是高粱杆;農民伯伯每次看見我沒見過世面的樣子,都笑着說“你肯定是城裡來的姑娘啊”。我喜歡和村民聊天,不同的話題,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代,往往都有意外驚喜,也有可能是驚吓……記得第一次去拍奶牛,才知道奶牛也是需要吃的營養,每頭牛都有自己的床,聽音樂,不能受驚吓;第一次去采訪黑豆油工坊,才知道黑豆油的加工步驟;仍然記得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拍攝村裡共和國同齡的退伍軍人,聽他們講述70年的滄桑變化,感知國之偉大;疫情期間,大年初五就從老家返回雙井子做對外宣傳工作,依稀記得疫情期間在隔離人家隔空關心喊話時,村民的那份感動。
時間的堆積,使得現在的我,知道水稻從育秧盤到收割的全過程,知道怎麼看黃壤西瓜是否熟了,知道怎麼摘紫蘇不影響其繼續生長,感受到精準扶貧戶對政府對黨真切的感恩,感受到村民跟着種植大戶走向緻富的欣喜,感受到農戶在第一書記幫助拓寬銷售渠道後的喜上眉梢,體會到村民對美麗鄉村項目帶來的生活環境大改變的贊許,感受到村民觀看文化下鄉等文藝節目給帶來歡樂,感受到村民們通過炕頭學堂等接受的新理論新知識的好奇等。
每一次的采訪,都是平實無華生活的點點滴滴,我感受着每一個節氣風俗及天氣的變化,欣賞着每個時間節點大地萬物的複蘇到枯敗,以百姓能夠接受的方式宣傳告誡着每一個“高壓線”……這些記憶無疑都是彌足珍貴的。我很開心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感謝所經曆的一切,那些困難都是今日成就的基石,不如意都為下次繼續努力重燃希望,用心感受,百分百投入工作,這就是一個“小白”的成長記!這條路,我還會繼續走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