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仁人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仁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00:10:35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仁人?【光明論壇·溫故】作者:孔新峰(山東大學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所副所長、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濟甯市儒學尼山學者),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仁人之所以為事者仁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仁人(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1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仁人

【光明論壇·溫故】

作者:孔新峰(山東大學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所副所長、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濟甯市儒學尼山學者)

近日,《求是》雜志刊發重要文章《堅定不移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更好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在談到“中華文化曆來強調對人的尊重和關懷”時,引用了“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指出我們把馬克思主義人權觀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總結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成功經驗,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潮流、适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

“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出自《孟子·滕文公上》第四節。原文為“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農夫也。分人以财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意思是為百畝田地沒有耕種好而心懷憂慮的是農民,把錢财分給别人叫作恩惠,把好的道理教給别人叫作忠信,為天下發現人才叫作仁愛。該句描述的是孟子與農家學派代表陳相之間的辯論,農家學派主張“貨力皆出于己”“萬事不求人”,孟子則反對這一觀點。孟子在與其辯論時以堯舜治國之大道,揭示社會分工、市場交換及政府服務等天下通行的法則,曆數從堯到舜到禹“多難興邦”的上古天下治理史與選賢任能史,指出人有“勞心”與“勞力”之分,從理論上駁斥了農家學派“君民并耕”的觀點。“勞心”與“勞力”沒有貴賤之分,“治人”與“治于人”也隻是職責不同;“治人”者擔負公共事務,是為公而不是為私,理應受到俸祿之養。農家學派否定社會分工的主張,不但在當時行不通,在任何性質的社會都行不通。

孟子抱有厚重的天下關懷,遂生發出濃郁的“為天下得人”的問題意識。稱職的“天下”治理者,絕不能隻懷個體身家、一行一業之慮,絕不能僅“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而應效法上天“巍巍”“蕩蕩”之德,“法天德以治天下”。在孟子看來,行仁政有三重境界:分人以财,施人恩惠,是第一重境界;教人以善,感化他人,是第二重境界;尊賢使能,俊傑在位,是第三重境界。作為“天下”的治理者,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成為“為天下得人”的“仁”者,為天下尋人才,進而引領萬民各遂其生、各得其所、安居樂業、安身立命。然而,賢能難以世出,有德者也未必居其位,所以說“為天下得人難”。由此可見,“德之所在,天下歸之”,以“德位相配”為核心訴求的賢能主治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政治文明的精華,人的因素在我國政治制度史上也就具備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治國之要,首在用人。“為天下得人”,實際上是為人民大衆謀求賢才治理天下,追求的“至善”目标是将自己彰明的德性推及天下。《尚書》雲“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周易》則說“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辭,禁民為非曰義”。可見,“厚生必以正德為本”。孟子堅信“人皆可以為堯舜”,因此,暢通人才選拔渠道,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黨始終重視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和中國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障、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的理想成為現實。10年來,我們堅持新時代好幹部标準,改進幹部選拔任用,突出政治素質考察,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以事擇人、人崗相适,一大批忠誠幹淨擔當的好幹部被及時發現出來、使用起來;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人才資源總量已達2.2億人。

中國共産黨人曆來奉行“為天下得人”的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人權觀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給中國帶來的偉大變革足以讓我們認識到,“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不斷推動人權事業發展的進程”;足以讓我們認識到,“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也足以讓我們進一步強化對于順應時代潮流、适合本國國情的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的深沉自信。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10日16版)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房穎

來源:作者: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