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條件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條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8 08:29:05

從去年以來,國家密集發布各種意見,包括專利、項目、論文的認定和權重等等,目标直指科技人才評價的“五唯”傾向。此後,不管是在項目、獎勵還是各類人才稱号申報工作中,都開始進行改革。可以說,破五唯,已經是大勢所趨。

而7月底,兩部委又發布了高校職稱改革指導意見,正式把破五唯的關口移到了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工作上來了。那麼現在,破五唯就成了每一所高校、每一位老師要面臨的問題了。意見發布後,就有老師問我們未來職稱條件會怎麼改,我們的人事部門暑期也在抓緊時間研讨。

職稱評審不同于人才稱号申報、獎勵申報等,它的覆蓋面更廣,涉及的情況也更多,所以,想在職稱評審中做到五個不唯,确實需要認真思考。從此前一些高校的嘗試來看,目前我們有了這樣的一些思考: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條件(高校教師職稱到底該怎麼評)1

第一,不唯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有不少老師,特别是博士畢業剛進校的年輕老師,會問這樣一個問題:我隻有論文,沒有别的成果,是不是就不能評職稱了?如果能評,那是不是就是”唯論文“了?

這樣的問題很有代表性,而破五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對“唯”字的解釋。有人說,五不唯就是五不看,這樣肯定是不對的,學曆、職稱可以不看,但論文、專利、獎勵、項目等等,是評價科研工作的主要維度,抛開這些内容,我們根本沒法判斷一個人的科研水平,更何況,論文評價,也是全世界通用的評價方法。不看論文,我們分分鐘和世界脫節。

還有人說五不唯就是五全面,既然不唯論文,那就論文也要、項目也要、獎勵也要。這種說法顯然更不對。要求科研老師面面俱到,就是樣樣都平庸。這樣評價對人才是破壞性的。

五不唯的真實含義其實是“五不限”。即學校不能因為教師某一方面的缺項而限制教師,比如,不能因為老師學曆是碩士就不讓評教授,不能因為老師論文數量少就一票否決了。換句話說,教師隻要能拿出某一項突出的成果,就有資格參評。如果各種成果都沒有,那同樣是不可能參評的。所以,如果年輕博士隻靠論文評職稱是可以的,這并不是“唯論文”,而是“不唯項目”“不唯獎勵”,但前提是論文要夠水平。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條件(高校教師職稱到底該怎麼評)2

第二,“不唯”意味着放低要求嗎?

又有老師問:破除五唯後,學校職稱評審條件的限制肯定會減少,那豈不是資格條件也會降低,這樣大家都可以申報,不是亂套了嗎?

這樣理解有些流于字面了,實際上,一旦實行新的評審條件,各項業績的要求不但不會降低,反倒會大幅提高。國家推行“破五唯”,初衷在于“從根本上扭轉功利化傾向、從根本上祛除浮躁之弊”。也就是要鼓勵踏踏實實做學術,做真學問的人,而這種人,往往成果數量并不多,但層次都很高。所以,我們的評價體系就要圍繞這個标準來設計,就要提高成果的質量要求。

比如說論文要求。在今年年初印發的《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幹措施(試行)》中,就提到了“三高論文”,即鼓勵發表三類高水平質量論文,包括發表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内科技期刊、業界公認的國際頂級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論文,以及在國内外頂級學術會議上進行報告的論文。未來,不管是在項目申報、獎勵評選、人才稱号申報,以及學科評估、雙一流評選等等工作中,評價體系中的論文項,就隻有這三高了。

因此,對學校來說,教師發低級别論文就沒有意義了,學校自然也不會鼓勵老師灌水了。在職稱評審中,學校勢必也要将論文提高到這個層次,同時,降低數量要求。比如,教師有2篇三高論文就可以參評副教授,有5篇三高論文就可以參評教授。這樣的條件看起來更容易,但實際上是更難了,因為很多老師連一篇都發不出來。

雖然國家也提出:逐步規範學術論文指标,論文發表數量、論文引用榜單等僅作為評價參考。但實際上業内人士都知道,刊物好壞基本上反映了文章水平,你發個統計源期刊論文難道要去和CNS論文PK。所以,目前的導向并非不認刊,而是隻認業内公認的好刊。發一堆CNS,總比刷一大堆SCI論文強吧。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條件(高校教師職稱到底該怎麼評)3

第三,普通教師該如何評職稱?

很多中年教師又問:都說要提高成果質量,要發三高論文,但大多數老師水平有限,根本發不出這種論文,應該怎麼辦?難道以後就評不了職稱了?

個人認為,對研究型大學來說,未來的大趨勢就是如此,如果你發不出高水平論文或者其他高水平成果,那你真就很難在這樣的大學裡發展了。

目前,高校職稱評審的程序也在發生改變。以往都是以校内評價為主,光職稱條件就先卡掉一大批人,然後再是學院推薦、學科組推薦、高評委評審。其中雖然有外審環節,但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校外專家通常都會打馬虎眼給參評人一個好評,這樣外審結果的參考價值就不大。

但随着限制條件減少,申報人員增多,高校下一步将采用先送外函評,再校内評審的方式,類似于人才稱号的評審。這樣,校外函評的結果就會非常重要,可能需要全A,才能入圍下一步的評審。而校外專家隻看老師的顯性成果,對老師的教學能力并不了解。所以,如果你沒有拿的出手的科研成果,恐怕根本沒機會進入下一個環節。

當然,對于早些年進校的老師們,以及一些基礎課老師們,學校會開辟另外一條晉升道路,就是教學型教師。目前,大多數高校已經有了這個類型,不過每年給的指标都很有限,而且,教學型教授、副教授的評價體系,也不是特别完善。雖然不要求老師們發高水平的科研論文,但要求老師們發高水平教學論文,申報教學成果、教改項目等。而這些成果,功夫主要在課堂外,而不是課堂上。因此,說白了,還是以成果來定成敗,并沒有真正考察到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條件(高校教師職稱到底該怎麼評)4

總結

簡單總結一下,在破除五唯後,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會有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一、各種限制性條件如學曆、出國經曆等都不再是必要條件,但肯定還會提,可能會作為一個加分項。畢竟學校是要鼓勵教師進修的。

二、評審要求實際上更高了,做科研的老師,趁早改變策略,不要去刷低水平的論文和成果,拿出十年磨一劍的勁頭,沖擊更高層次的成果。

三、相比科研評價,教學評價更難,是高校下一步需要持續深入研究的問題。如果能把教學水平很好地評價出來,就會有更多的老師去潛心教學,而不是花大把時間去刷論文,高校的科研環境也自然會得到改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