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從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開始,就确定了偃武修文的治國方略,不殺文人是趙匡胤立下的規矩,其後各代君主都沒有越雷池一步,保證了人文氣息的生長和蓬勃,形成了開明包容的文化氣象。
文采飛揚,詩酒風流,成就了生長在東京汴梁之上的驚豔風景,給我們這個民族涵養了精神的血脈和詩意的土壤。這也引發了社會經濟的健康成長,北宋雖然綜合國力不強,但是經濟實力在曆朝曆代中屈指可數。
作為文化繁榮和經濟發達的載體,東京汴梁是能夠高歌大風的,也是可以傲視千秋的。
東京汴梁就是開封,現在我們仍然能夠從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上尋找和領略到當年的絕代風華和雍容氣象。
中原王氣縱橫時,曾經見證了多少王朝興衰。
開封的曆史極為悠久,早在戰國時代就成了魏國的都城,那時候稱作大梁。魏國起自三家分晉,這段曆史充滿了讓人心悸的血腥謀略和鐵血手段。晉文公重耳走國的故事演繹了堅毅和隐忍的力道,最終成就了他的王霸之業。晉文公之後,前人田地後人收,頃刻興亡過手,趙魏韓三大家族鵲起,瓜分了晉國的疆土和基業。魏國從此在中原地區縱橫捭阖,雖然沒有驕人的業績,卻也把持一方,左右着戰國時代的戰局。
清明上河圖
後來魏惠王将國都從安邑(今山西夏縣)東遷至大梁,從此以大梁作為魏王國的都城長達136年,這也是魏國有時被記載為‘梁國’的原因。
當年孟子潇潇然來到大梁,面見梁惠王,留下了闡述其思想的重要篇章。
大秦統一六國之後,這裡沉寂下來,在歲月流轉中沉澱着自己的底蘊,打磨着自己的鋒芒。五代時期,朱溫憑借着手中的鋼刀,趁風雲變亂之際,率先稱帝,建立了後梁,都城就是開封,其後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台,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崛起,相繼敗落,都城始終在開封。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叫人興歎不已,黯然神傷。
孟子
趙匡胤在後周一代英主柴榮駕崩之後,以自己的名望和多年經營的實力,奪下江山,建立大宋,開封從此走上了安定,遠離了紛亂。
當年明月今猶在,曾經演繹過多少壯闊往事。北宋的曆史,說到底就是東京汴梁城的曆史。所有的朝代都将化作雲煙,而承載着各個朝代的土地始終在沉思默想中呵護着已經成為史書記載的曆史。古人未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開封作為一座城,從未淡忘,更未遠離當年明月,春花秋月無時盡,往事已經浸淫在每一寸土地上。
趙匡胤
北宋開國,戎馬出身的太祖皇帝自然不會任由金瓯缺,江山亂,開始南征北戰,當時雖經杯酒釋兵權,新生代的将領也茁壯崛起。于是,東京汴梁城上演了多次迎接納降的戲碼,南唐後主李煜來到開封,為這樣的戲碼增添驚豔的一筆。
二百多年後,靖康恥的沉痛戲碼上演,這次東京汴梁的城門打開,迎接的不是投降的人馬,而是搶奪江山的敵酋。金國攻陷開封,江山易主,開封的國都地位依然巋然不動。
北宋時代改變内憂外患局面的聲音始終不絕于耳,有識有為的人物始終在尋找匡時濟世的機會。仁宗朝發生了慶曆新政,最終不了了之,主張變法的富弼和範仲淹不得不離開開封,遠走天涯。
英宗朝王安石秉持着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信念和肝膽,開始了熙甯變法,在東京汴梁這個宏大的舞台上掀起了改革風雲。對此,一代文宗蘇東坡發出了不同的聲音,最終黯然而去。
千古江山風雲怒,曾經崛起了多少風流人物。楊家将的故事并非完全符合曆史真實,但是楊家滿門忠烈的精神在這裡成就,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至今依然如同直射鬥牛的耿耿劍氣。
狄青是個大英雄,而且是北宋時代可稱之為戰神的人物。據說狄青容貌俊逸,出兵之時必然帶上猙獰的面具。狄青實實在在打過很多場至為關鍵的大仗,但是當時重文輕武的風氣極濃,功成之日,便是隐退之時。據記載一向開明的文彥博都勸谏過皇帝,認為應該打壓功高蓋世的狄青。我們認為,這與文彥博的心胸人品無關,而是當時的風氣和國策所導緻。
據後世的演義小說說,狄青與楊家将不睦,甚至陷害過楊家将。揭開曆史的真相,狄青沒有陷害過别人,卻飽受陷害,在四十九歲時郁郁而終,給後世留下不盡的唏噓。
随着金國的崛起和壯大,北宋的江山岌岌可危,東京汴梁的城中也風雨滿樓。心憂社稷的人士注意到了這一點,然而極富藝術家氣質的徽宗皇帝還在題詩作畫,還在品評天下名石,還在與李師師暗通款曲。
李師師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這樣的時候豪傑必然出場,英雄自然出世。李綱作為當時最大的良臣組織了東京保衛戰,宗澤作為那時傑出的将領開展了一系列抗金戰役,然而他們的所有心血和努力都在大廈将傾的時候化成了曆史的唏噓,留下的隻有東京汴梁城千年不變的懷想和感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