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數學教學淺析

小學數學教學淺析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6 23:05:06

小學數學教學初探

小學數學教學淺析(小學數學教學初探)1

對于每一位小學數學老師來說,都有自己的經驗和辦法。但是,如何上好每堂數學課,使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提高數學素養,這就不僅需要我們備課精心設計,而且在教學過程中也要精益求精,下面我就小學數學備課和教學談幾點意見:

一、鑽研教材,找準目标,做好課前預設是一節好課的前提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課标指出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活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現有條件開發課程資源。教師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當深入鑽研教材,理解編者的意圖,過去是這樣,現在依然應當這樣做。隻有如此,教師才能根據自己學生年齡特點及生活和學習經曆去開發課程資源,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活動,才能讓教學鮮活生動,使每個孩子在有限的時間内都有所得。

一節課的成功與失敗,與課前的教學預設有着及大的關系。備課時把握不準教學目标,會使教學過程産生“東一榔頭西一棍子”的不良局面,對課堂上所生成的現實問題教師束手無策。何時收、何時放,教師無法駕馭,教學如一盤散沙。隻有心中有目标,才能做出充分的教學預設。每提一個問題,學生會有幾種答案,會有幾種思考的角度,教師都要力求想全,并準備好每種情況的應對方法。隻有胸有成竹,課堂才可以遊刃有餘。可見,鑽研教材,把握教學目标,做好課前預設是上一節好課的前提。例如我在教學中,教材第一冊出現,可以使學生初步地直觀地知道第二個加數變化了,得數也随着變化了。到中年級課本中還出現一些表格,讓學生說一說被乘數(或被除數)變化,積(或商)是怎樣跟着變化的。這就為以後認識事物是相互聯系、變化的思想積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教師在課堂上要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可引發思維的問題是上好一節課的保證

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通過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學生的創造力、潛力得以開發,情感、态度、價值觀得到陶冶,個性得以張揚。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必須要與學生原有的認識有較高水平,引起思維的碰撞。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會想,這些内容與前面學習的内容有何聯系?這樣能夠促使學生緊張、内在的智力活動,去思考、去聯想,也就是用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學生的探索欲望才能有效的生成。例如“年、月、日”這一節課時,可組織讨論以下問題:(1)我們已經學過的時間單位有哪些?它們間的進率是多少?(2)同學們常見的時間單位還有哪些,這些單位間的關系又是怎樣的?通過思考讨論,學生從原有的知識情境中轉移到新的學習情境中來,引發了懸念,開啟了學生的問題。最好啟發學生自行質疑。學生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已有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的基礎上對新知提出各種問題,這樣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是學生創新意識的啟蒙開端。

三、真實、自然的師生互動,促進學生思考是一節好課的重中之重

讓我們首先來看全國較為著名的幾位小學數學專家和特級教師對上一節好課的看法

徐斌說:理想的課堂是價值引導下,自主建構的過程,真實自然的師生互動的過程,以動态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

張梅玲說:課堂教學過程是多邊互動交往過程中動态生成的過程,作為數學教學,互動生成的核心應該是在思考中學會思考。新課程追求開放式的課堂教學,而開放式的教學更深層的意義在于以動态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以學生思維水平層次的提升為目标的。 

根據上述觀念,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節好課的關鍵是:互動生成有效思考。

怎樣才能做到互動生成呢?教師要為學生創設鮮活有效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産生認知沖突。接着,教師誘發學生自覺主動地去探索解決,梳理構建、建立數學模型。這個過程就是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個體傾聽、表達,師生之間的思維碰撞喚醒及建構的一個過程。如我在教學55÷5 54÷9這樣的題目,又出現了440-120÷6×5,這時該怎樣計算呢?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生知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時,應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但是具體怎麼樣落實呢?我就讓學生自己嘗試做一做,跟自己的好朋友讨論一下,就這樣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請學生來回答時,我不發表意見,隻是請其他學生來幫忙評。這樣一層一層的把題目的運算過程剖析出來。我覺得學生自己動腦筋想出來的,比老師一味的教出來的更能記牢。教師的語言不需太多,隻要帶有引導性不要讓學生把題目想的離譜就可以了,要充分發揮他們的言論自由.

上述案例說明,有了積極主動的思考,課堂才會産生出互動生成的精彩場面。這種互動生成是在師生共同努力配合下形成的,是一種内在的思維層面上的交流碰撞和交鋒。這種生成是經過教師在呈現問題的前提下,激活學生思維,産生認知沖突。學生自覺的獨立思考後,師生、生生互相交流産生的思維碰撞,互動生成最終達到有效的建構。 總之,教師要上好一節數學課,隻有在充分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志趣的基礎上,鑽研教材,找準目标。在課堂上要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可引發思維的問題。在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設計教案,做到真實、自然的師生互動,促進學生思考,才能備好課,進而上好課,達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境界,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