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中國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周易》,中國古代經典哲學典籍。
王陽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既往開往者,他不可能不受《周易》的影響,那麼,開創了一代宗風,開啟陽明心學道路的王守仁,和流傳幾千年受到衆多帝王大儒膜拜的《周易》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系呢?
今天我們就聊聊這件事。
王陽明龍場悟道似乎是“頓悟”,但是“頓悟”本身就要有“漸悟”的基礎,沒有前期充分的積累學習和訓練,就不可能有一夜成聖。
王陽明一生服膺的是儒教,早年的他對于佛教道教都有涉獵,且研究頗深,換言之,陽明先生在龍場悟道之前便是一位學貫儒釋道三家的全才,對于當時各門各派的哲學理論無不爛熟于胸。
而在衆多流派的理論中,《周易》的思想其實占據了王陽明精神世界的重要位置。
王陽明曾作《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一文,他認為《周易》是上天通過《河圖》《洛書》傳授給世人的大道,最後由聖人們如伏羲黃帝周文王等畫成諸卦,他說:《大傳》言蔔筮而推原聖人作《易》之由,其意蓋謂《易》之用也不外乎蔔筮,而《易》之作也則法乎“圖”、“書”。
可見在王陽明眼中,《周易》不是簡單的哲學著作,而是指向宇宙人生真理的無上經典,這是儒家給予《周易》的定位,王陽明是遵從了的。在儒家五經之中,《周易》居其首,又稱“萬經之王”。
和前代學者對于《周易》的解讀不同,如果說唐宋儒生更多的解讀《周易》來為自己的理論站腳助威,那麼王陽明則幹脆将《周易》當成了诠釋自己的理論的武器。
王陽明所悟“心學”,一個重要内容是“緻良知”,對于這個概念,王陽明就曾通過《周易》的道理來做诠釋,他說:“良知即是易,其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适。此知如何捉摸得?見得透時便是聖人。”
這段話很有意思,我們都知道王陽明的心學一派上追南宋心學大師陸九淵,而陸九淵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六經注我,我注六經”,王陽明用《周易》來解釋自己的哲學核心思想,其實就是“六經注我”。
王陽明悟道目的是“出世”,出世的哲學家多半都會選擇“六經注我”。
王陽明作為心學大一代宗師,秉承的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的近似佛教禅宗的理論,他的“心即理”“心外無物”等思想,便是此道集大成者。
王陽明對于這種理論也曾用《周易》思想解釋,他說“易也,志吾心之陰陽消息者也。”“易者,吾心之陰陽動靜也;動靜不失其時,易在我矣。”
如果王陽明的思想再往前走一步,那就是禅宗“南泉斬貓”之事,隻要自己的“心”掌握了真理,那麼記載真理的書多半是要被扔掉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