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說的是化妝品,幾乎天天親在你臉上吧?你天天使用的寶貝,應該對她了解個來龍去脈。
化妝品的應用主要發源于埃及。公元前5世紀,在許多宗儀式上采用香膏、香木焚燒的同時,也用芳香産品混同油脂塗于人體作為護膚用品或塗于屍體作為防腐劑。
公元前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時期.化妝品藝術達到高峰,女王用驢乳沐浴,使皮膚細膩和增白,并用散沫花染指甲、手掌和腳底。
從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後7世紀,除東方國家外,西方的羅馬帝國.人們對皮膚、毛發、指甲、口唇等也注意美化與保養。
約在公元300年意大利羅馬理發店已開始使用香水,那不勒斯地區成為芳香業的中心,有固體香膏、液體香油和香粉,後者用于衣櫥中,使衣服有香味并可防止蟲蛀。
最早的芳香物有樟腦、麝香、檀香、藏衣油、丁香油等。
我國是文明古國,有悠久的曆史,化妝品早有發展。晉朝張華《博物志》載公元前“纣燒鉛作粉”,以之塗面而美容。以後用密陀僧、胡粉(堿式碳酸鉛)等重金屬鉛制劑治療瘡疖等面部疾患屢有記載。
尤其是胡粉,宮臣家閨閣用以敷面美容,稱為宮粉。當時使用含有鉛等重金屬的粉類化妝品,對皮膚有潛伏的毒害,人們對此尚不了解。
後唐《中華古今注》有胭脂的記載,有“起自纣,以紅蘭花汁凝成燕脂”之句,因産自燕國,故曰燕(胭)脂。關于唇膏,有“唇脂以丹作之,象唇赤也”之記載。在東漢班固撰古籍《漢書》就有畫眉的記載。
《清異錄》有“唐平康岐瑩姐善修飾,尤擅畫眉,日作一樣"之句。在後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介紹以丁香加入粉盒中,使粉有香氣的做法-“作香粉,惟多置丁香于粉盒中,自然芬馥”。
古代也研究了面部色素增深的原因,宋代醫方大成《太平聖惠方》稱“夫面野贈由髒腑痰飲,五髒六腑十二經,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榮表裡風邪入于腠理,使血氣不和,或澀或濁不能榮于皮膚,故變生野”故美容所用的中藥是以理血、理氣、燥濕、祛風藥為主。
明代《本草綱目》載有“白旃檀塗身亦取其清爽可愛,香味隽永”,此方由宮廷拟出,除去垢、芳香外,當有玉膚、嫩面作用。清代宮廷中慈禧、光緒等曾用中藥防治脫發和用以皂角為主生産的香皂沐浴,宮中講求美容玉面取各種香藥與花瓣蓮蕊,同皂角制成香皂,排草、廣零與檀香均有濃烈的香氣,洗沐用之,除滌垢外,幽香也可辟穢。
以上略舉數例,可見我國曆代對于中藥制備的化妝品早已有研究,它是我國文化遺産中待發掘的瑰寶。
近年來美、法、德、日等國家也已開發出較多的草藥品種用于化妝品配方中,制成面霜、蜜類、化妝水和洗發用品等。
自7世紀到12世紀,化妝品在阿拉伯國家的發展取得重要的成就。
在中國、印度以及伊斯蘭教國家中也有一些成就。以後在歐洲也興起了化妝品學派,在理論方面發展了化妝品工藝。我國宋朝韓彥直所著《橘錄》(公元1178年)是世界上有關芳香方面較早的著作。在公元9世紀和10世紀時,阿拉伯人采用蒸餾的方法加工香料,是技術上的重大成就。
英國化妝品起始于十字軍東侵時期,在伊麗莎白皇後一世統治時期,化妝品在社會生産中很是重要。
法國于路易十三世時化妝品盛行,著名的化學家拉瓦錫專心研究化妝品的制造和發展,在法國科學協會有論文發表,雖然當時被人們認為沒有意義,但協會給予很高的評價。
13至16世紀,在歐洲文藝複興時代,随着文化繁榮,化妝品開始從醫藥中分離出來。17至19世紀,由于商業和合成香料工業的發展,化妝品也逐漸發展成為單獨的工業。
歐美等工業國家在19世紀随着油脂和化工原料工業以及香料工業的發展,為化妝品工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本世紀迅速發展化妝品工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我國近代化妝品工業,最早創辦的是廣生行,于1905年在香港建廠。以後又在廣州、上海、營口建廠生雙妹雪花膏如意油、意膏等産品。
中國化學工業社亦于1911年在上海成立,即上海牙膏廠的前身。1913年中華(新記)化妝品廠在上海生産菊霜後又生産金剛鑽牌頭蠟等産品。
1941年明星花露水廠在上海生産店露水,後又發展成當今的家化聯合公司。上海家庭工業社、富貝康等化妝品廠都是有相當長的曆史。
當時生産的化妝品稱為香貨的有:香佩、香囊、香闆、香珠、熏香、棒香等品種,此外尚生産宮粉水粉、胭脂、桂花油、冰麝頭油等。據說,敷用冰麝頭油可以免生瘡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