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标,本質上是一場巨大的革命,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新能源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新能源又是未來世界的主體能源,一國新能源産業的發展好壞将直接影響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于是,發展替代能源,實現傳統能源和新能源之間的替代是解決當前世界能源供需瓶頸、供需結構性矛盾以及減輕環境壓力的有效途徑,也是世界可持續性發展的基本保障。
近年來,以風電、光伏、儲能、電動汽車和氫能為代表的新能源應用成本快速下降,全球開發利用規模不斷擴大,開發利用新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能源轉型戰略的核心内容和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途徑。未來全球新能源市場空間極為廣闊,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最新研究顯示,為實現《巴黎協定》确定的應對氣候變化目标,2050年前全球風電、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需求分别達到81億千瓦和140億千瓦,電池儲能裝機容量需求提高至超過160億千瓦時,電解制氫需求電解槽容量達到50億千瓦,氫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達到約12%。
衆所周知,能源在“雙碳”目标的實現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碳排放在能源、工業等幾個大的行業類别中,所占比例一直很高。能源的産生、轉換、消費過程,包括驅動、産熱等,都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對碳排用途進行細分,能源發電也成為碳排占比最多的部門。
據我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分析,我國碳排放占比最多的部門從1970年起的工業燃燒逐步變為發電。2019年我國碳排放量115億噸,其中發電碳排放量45.69億噸CO2,占比40%;工業燃燒碳排放量33.12億噸CO2,占比29%。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布,“中國将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重要宣示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畫了宏偉藍圖。
經過近20年的新能源産業體系建設,我國已經打造出基本完整、高效的風電、光伏和動力電池裝備制造産業鍊,在全球新能源供應鍊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目前,光伏産業已在全球形成主導地位,中國在多晶矽、矽片、電池片和組件等主要環節的全球光伏供應鍊中占比分别達到76%、96%、83%和76%。如果計入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外生産基地的産量,光伏行業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将更高。
2020年全球排名前10的光伏電池和組件生産企業中分别有八家和九家中國企業。中國本土品牌的風電整機企業在國内累計風電裝機的市場份額達到90%以上。全球15大風機整機制造企業中,中國本土品牌企業達到了10家。中國已經建立起完整的動力锂電池産業鍊,2020年國内車用動力锂電池裝機量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全球裝機排名前10的動力锂電池企業幾乎全部在中、日、韓三國,其中中國品牌企業達到六家。
2021年7月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等新能源被納入我國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範圍,高質量躍升發展任重道遠,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
綜合判斷,“十四五”及今後一段時期是世界能源轉型的關鍵期,全球能源将加速向低碳方向發展,新能源将逐步成長為主力能源。我國新能源發展面臨新任務新要求,機遇前所未有。
因此,加快發展新能源,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新能源産業的發展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補短闆、強基礎、促升級,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和産業體系建設,持續提升新能源産業鍊供應鍊的保障能力和全球競争力。
未來,以“一帶一路”為重點,共同開發各國新能源市場,不斷擴大中國新能源技術、産品和标準的市場份額,也為擴大全球新能源市場提供服務,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東經智庫是一家以“思想決定價值”為理念,以宣傳、研究、服務、發展東莞經濟為宗旨;堅持本土性、獨立性和原創性,傾力打造
未來,我們将紮根現實,前瞻未來,與德能兼具者同行,秉持“共識、共創、共享”的合作發展原則,進一步完善服務流程和服務質量,打造全方位的項目開發闆塊,構建嶄新的産業架構和科學經營管理模式,努力成為國内一流的智庫型文化産業專業服務提供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