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昱璇 吳玉竹
10月金秋,陽光明媚。近日,應【中國礦泉水資源利用協同創新平台】秘書長兼【國際誠信與品牌】(llAB)執行社長李震和【洲際國際傳媒】CEO兼【中國服務貿易研究院】執行院長李昱璇之邀,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資深參事、89歲的水資源專家王秉忱親臨銀河SOHO【洲際國際傳媒】會議室,以【水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為主題,發表了自己的獨道見解。
上圖: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資深的參事、我國水資源專家王秉忱疾呼重視水資源環境保護。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水是大自然之母,是生命的源泉。水,不僅孕育了生命,也決定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89歲的王秉忱老先生開篇就講述了水資源環境保護的重要牲。
上圖:水是生命的源泉……
89歲的王老鶴發童顔,神彩奕奕。在談起我國的水資狀态時,老人家卻憂心忡忡:"近年來,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使水資源需求量增大。城市化趨勢和城市區域的進一步集中,加重了局部水資源的負荷;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又加劇了這一負荷。
上圖:為早年水污染狀況。近些年,經過有效治理已經大有改善,但仍然任重道遠,不容樂觀。
這位中國水資源老專家,曾走遍千山萬水,深入其中,潛心調研:目前全國656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其中有136個城市缺水情況嚴重。1999年以來,我國水資源緊缺形勢更加嚴峻,5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遭到污染,有些城市出現了水資源危機。
水資源一旦枯竭人類将無法生存!
“江南水鄉鬧水荒”的主要原因就是水污染嚴重。浙江省部分城市作為飲用水源的水庫水質富營養化和鐵錳超标,不能全年達到國家城市飲用水源水質标準,加大了水處理難度和成本。
上圖:污水排放仍然需要各級政府加強管理。
如何才能使得水資源環境保護得以落實?為此,王秉忱教授專門與衆多專家學者一起到吉林、山東、山西、浙江、福建等省和新疆自治區的一些城市和鄉鎮及京、津兩市進行調研,提出多份參事建議,得到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重視。
王秉忱老先生認為:"我國水資源緊缺形勢日益加劇,水資源匮乏是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加強我國的城市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提出準确的地下水資源量可采數據并搞好地下水質量評價與環境影響評價,保證城鎮供水的水量與水質安全,使城市可持續發展有穩定可靠的水資源支撐,對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來說極其重要。”
上圖:甘肅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勘察航拍照。
王秉忱教授特别強調了:城市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最為集中的地域,也是資源消耗強度的地區。世界觀察研究所1999年6月發表的報告表明,雖然全球城市面積隻占陸地面積的2%,但卻消耗了将近3/4的世界能源,貢獻了3/4的世界污染物。如何應對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能源——環境問題,已成為各國專家學者研究的熱點。
上圖: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地熱風景圖
王秉忱認為,“地熱資源是一種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具有成本低、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的特點。通過地熱地質工作,大力開發利用城市地熱資源(包括深層與淺層地熱能)代替造成環境污染的傳統能源,解決城市建築物集中供暖、空調制冷和人們溫泉洗浴保健的需要。
最後老教授特别向李震秘書長和李昱璇CEO強調了,環保、節能、保護水資源、加大環境保護管理力度和全民節水意識的宣傳。
上圖:llAB雜志社李震執行社長(右)正在向王秉忱教授(左)介紹通過大型華文國際期刊【國際誠信與品牌】(llAB)廣泛宣傳水資源環境保護的方案,受到王國參的充分肯定和贊許。
最後,【中國礦泉水資源利用協同創新平台】秘書長李震和【洲際國際傳媒】CEO李昱璇分别向王老彙報了如何通過國際期刊、網絡媒體(電子期刊)室外宣傳欄及網絡直播等多種宣傳,将水資源環境保護、開發、利用及興安職業技術學院教育五位一體做好系統性宣傳規劃,真正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和激發起全民的環保意識與全民節約用水的使命感!
上圖:【洲際國際傳媒】CEO李昱璇(左)正在向王老(右)介紹宣傳規劃與方案…
王老聽了兩位年輕高管的彙報後表示:"希望兩平台(中國礦泉水資源利用協同創新平台、中國地熱與溫泉産業技術協同創新平台)聯合行動,為兩平台加強宣傳,借助于《誠信與品牌》(llAB)的國際國内影響力和宣傳力,打造創新平台。起到真正的、好的、大的影響效果!通過"兩個平台"的各項工作,更能體現出我們國家重視大健康與水資源環境保護所取得的成績及其重要意義。
王老還就創辦【國際誠信與品牌】(ⅡAB)水資源創新專刊提出了三點要求:1、介紹成功的企業和為我國水資源環境保護和有效利用的有識之士和成功的企業家;2、宣傳為水的大健康服務的企業的成功經驗典型事迹;3、将有利于我國水的大健康發展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國家政策介紹給大家;4、組織國際交流,講好中國故事,通過宣傳中國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方面的成功經驗,造福整個國際社會。
著名評論員常青教授/高級記者(右)也參加會談采訪,并與王秉忱參事(中)王震秘書長(左)一起合影留念。
附:王秉忱教授簡介
王秉忱:吉林長春人。教授/研究員。早年業于東北地質學院,随蘇聯教授進修。曾任長春地質學院研究生導師,研究員,學報編輯室主任;國務院資深參事、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與【中國海洋大學】等六所高等學府兼職教授與博士生導師;【中國地質學會】名譽理事,【中國城市地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水利部【全國地下水信息網】技術顧問及【中國礦聯地熱開發管理專業委員會】總顧問。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水文地質學與水文地球化學理論及水資源、水環境評價、保護與管理研究,是我國著名水資源和地質勘探專家學者。
被英、美名人傳記研究部門授予“國際Who’s Who知識分子”、“有成就的人”、“著名學術領導人”榮譽稱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