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是家庭中常見的教育方式。
在“紅白臉”的家庭教育模式中,往往是“嚴父慈母”或者“虎媽貓爸”的分工。
有時是父母主動分工,一方表現地嚴厲無比、鐵面無私,另一方則是溫柔善良、和藹可親;
有時則是被動的,父母的教育理念不同,一方認為要嚴格對待孩子,一方認為要寬松對待孩子。
不管怎樣,在某些時候,這種教育方式似乎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于是被很多家長所推崇。
家長“紅白臉”,孩子會變臉
之前兜媽在小區裡散步時,看到鄰居家的孩子小雨在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兜媽剛好和小雨媽媽閑聊了了幾句。
可就在突然之間,小雨跑到了花圃裡,衣服被噴水器淋濕了一大塊。
小雨媽媽馬上招呼孩子回家換衣服,但小雨倔強地說:我不想換!我要再玩一會兒再回家!
小雨媽媽性格溫柔,勸了孩子幾句,可小雨就是不答應。
這時小雨爸爸過來了,見狀對孩子說了一句:你是不是又皮癢了?
小雨聽了,馬上就乖乖地跟着爸爸回去了。
小雨家的這種教育方式,就是典型的“紅白臉”,爸爸總是扮演“白臉”,嚴厲無比,總能鎮得住孩子。
正是因為能輕易鎮壓住孩子,不少家長都喜歡這樣的教育方式,要是孩子不聽話,隻要“白臉”一出場,他就隻能乖乖就範,不敢妄動,真是省心。
但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好嗎?
就在這兩天,小雨爸爸到外地出差,家裡沒了白臉,頓時就鬧翻了天。
爸爸前腳剛出家門,小雨後腳就變成了“混世魔王”。
他扒在電視前面不走,看到大晚上都不願意睡覺,要是在平時,爸爸咳嗽一聲,小雨就會立馬灰溜溜地回房間呢。
還有早上非要賴床,吃飯也不很好吃,本來好好的生活習慣,等爸爸一走,就都沒有了。
“紅白臉”教育的壞處
這種“紅白臉”的教育方式,其實隻是利用孩子對“白臉”的恐懼,強迫他做出父母想看到的行為,并沒有真正的教育好孩子。
除此之外,它還有更多壞處,家長可要清楚。
1. 讓孩子變成兩面派
大人在唱“紅白臉”的時候,孩子會逐漸建立起一個應該的體系,在白臉前要怎樣怎樣,在紅臉前要怎樣怎樣。
就像小雨一樣,在爸爸面前還是個乖小孩,離開了爸爸,就變成了小魔王。
“紅白臉”教育帶給孩子的,不是他應該學會的各種規矩,而讓他學會偷奸耍滑,知道在誰面前要表演,什麼時候可以無法無天。
而這種表裡不一的孩子,在未來隻會受挫,很難交到真心朋友,他們總是覺得隻有僞裝自己,才能獲得别人的喜歡。
2. 讓孩子陷入矛盾
父母兩種不同的對待方式,會讓孩子陷入迷茫,不知誰對誰錯,該聽誰的。
這樣,孩子就很難有自我判斷能力,做事沒有一個正确的參考标準。
同時,孩子隻能看到父母的一面,就會用一種片面的方式去看待父母,形成一種“萬事萬物非黑即白”的評判标準。
面對複雜的社會與世界,這種評判标準隻會讓孩子更容易受到打擊。
3. 做白臉影響親子關系
做白臉的家長,要對孩子嚴厲,展現自己威嚴的一面,必要時還得恐吓孩子。
當家長扮演白臉時,給孩子的是負面反饋,因此孩子也會對“白臉家長”傳遞直接或間接的抗議、不滿、讨厭、害怕、拒絕等消極情緒。
這樣不利于雙方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都想要回避與對方的交流對話。
兜媽有個朋友,和媽媽她很親,隔三差五就把和媽媽的合照發到朋友圈;但和爸爸就比較疏遠,從沒見她提起過。
有次兜媽問朋友原因,她歎了一口氣,說:我其實知道我爸是愛我的;
但每次一看到他,我就想起他小時候怎麼罵我,指責我,故意用冷臉對我,我現在還怕他呢,實在是親熱不了……
4. 做紅臉影響夫妻關系
當孩子在白臉那裡受挫,就會轉向紅”,更依賴紅臉,畢竟紅臉更溫柔、親切。
于是孩子有了願望,就會對紅臉示弱、撒嬌等,很多時候,“紅臉家長”忍不住答應孩子的請求,這樣就違背了“紅白臉”教育的初衷,沒管住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和紅臉更親密了,白臉就被孤立了,同時因為教育上的問題,“紅白臉”家長之間也會起争執,夫妻關系會受到影響。
不用“紅白臉”該怎麼辦?
正是因為“紅白臉”教育有這樣的弊端,兜媽認為,并不應該對孩子使用這樣的教育方式。
在一次采訪中,“跳水女皇”郭晶晶說了自己的育兒心得:我們倆的想法比較一緻,沒有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夠懂事、有禮貌。
當家長們使用“紅白臉”的育兒方式時,都是想把孩子塑造成一個懂規矩的人,能适應這個社會。
那麼問題的本質,還是要讓孩子能學會守規矩,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但利用“白臉”的威懾,并不能真正讓孩子學會規矩。
那麼該怎麼辦呢?
在孩子年幼時,家長就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制定需要遵守的規則,并一起努力去做到這些,家長特别需要以身作則。
更多具體的方法,可以查看兜媽之前的文章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