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子女,必須用行動證實自己是一個有孝心的人。
那你知道什麼是愚孝嗎?愚孝有哪些特征呢?
君叫臣死,臣不死,臣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子為不孝。今人稱此為愚忠,愚孝。
愚孝是一個漢語詞彙,現在指昧于事理的孝行。
郭巨兒埋兒,你聽過嗎?元朝人編寫的《二十四孝圖》上有一個“埋兒奉母”的故事:
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産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複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來,挖坑要埋。 幸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我們暫且不去評論其行為,單看看夫妻倆的思想,渾身都起雞皮疙瘩,這是孝嗎?這簡直是一個冷笑話。
孝,無可非議,但昧于事理的行為,即為愚,這種所謂的愚孝,我很反感。因此,我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都很反感愚孝!
那麼,愚孝有什麼特征呢?
No1.凡事先考慮父母。
子行孝,就是下輩對長輩的愛。愛,要真心實意,但必須有一個底線,尤其對老人。
凡事先考慮父母,行,敬長輩,禮儀之責,但絕對的,父母第一,其他人位居其後,當兩者發生沖突的時候,還是如此絕對,那就是愚之可怕了。
比如,我的一個堂哥,他特别孝順,尤其是對父母。父母在老家居住,他們一家三口在城裡。大冬天很冷,妻子想讓老人來城裡,城裡有暖氣。可兒子說:“老人不想去。”你說這是不是愚孝?你也不怕凍壞了老人。
孝順,需要順,順從,但你也不能為了順而不遇事變通吧?
No2.很少有自主的思考。
愚孝者有一個很明顯的标簽,就是遇事沒有自己的真知灼見,尤其是家裡的事,總喜歡聽老人的意見。
我的一個同學女婿就是這樣的人。他住在城裡,老人在家。村子有個什麼紅白喜事,他第一時間和老人商量。老人讓回去就回去,讓随多少禮他就随多少禮。有時和妻子商量好好的,等回去就順着老人意見。為此小兩口常常生口角。我覺得這也有點愚。
No3.什麼事都和父母說。
陪老人說說話,扯東扯西,是孝順。可也得有個限度,是不是?有些事給老人說說,能聽到老人過來人的經驗,可有些事,完全可以自己商量着就搞定。
如果一味地大小事都和父母說,老人擔心就多,你自己也就沒有了主見,時間長了,你就會習慣事事向老人彙報,而會忽略了妻子和孩子。
我們村子裡,有一個很愚孝的人。他人長的很帥,做事很細心。但在家裡,他無論是家裡的事,還是單位的事,不管大小事,都喜歡和母親說,常不太和父親聊天。有的時候,當妻子知道家裡發生的事,兩個人為此動不動冷戰,很傷夫妻感情。
此外,還有很多特征,比如No4.很依賴人;No5.對父母是言聽計從;No6.大小事唠唠叨叨;No7.做事動作遲緩;No8.瞻前顧後,沒有主見;No9.外強中幹,毫無邏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