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生蚝,喜歡海鮮的朋友肯定都不陌生,清蒸生蚝是很多人的最愛。生蚝的學名是牡蛎,俗稱白肉、大蚝、蚵仔、海蛎子等等,肉質鮮甜可口,營養豐富,富含鈣質,被譽為“海中牛奶”,是國内外市場上的高檔海産品。
全世界的牡蛎種類有100多種,顔色、大小、風味有所出入。牡蛎屬于典型的濾食性貝類,水質、餌料組成都會影響到牡蛎的風味與口感。因此在不同産區,生蚝的品質特色有所不同,比如法國的頂級貝隆蚝,有獨特的奶油味和果香味,日本的熊本生蚝也别具一格,具有清爽、滑嫩的口感。
在我國,牡蛎的品種也不在少數,常見的有近江牡蛎、香港牡蛎、大連灣牡蛎以及長牡蛎。在購買牡蛎之前,有經驗的食客都會特意打聽産地。我國牡蛎的産地主要分布在廣東、山東、遼甯、台灣、福建等省份,有名的産區有陽江、大連灣、乳山、湛江、沙井等等,生産曆史久,是生蚝品質的保障。
以乳山市為例,乳山海區盛産長牡蛎,當地自古就流傳着“生吃蛎子活吃蝦”的說法。乳山平均年産30萬噸的牡蛎,約占全國的6.6%,味道鮮美,個頭大而飽滿,營養豐富,是不可多得的“海中補品”。
“海中牛奶”牡蛎牡蛎分為外殼和軟體部(牡蛎肉)兩大部分,二者都有很大的利用開發價值。牡蛎肉中蛋白質含量豐富,硒、鈣、鋅等礦物質含量也非常豐富。
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和美國等國的科研團隊就對牡蛎的營養成分進行了研究,并在《悉尼先驅晨報》上刊文指出:牡蛎中所含的牛磺酸以遊離形式存在,能提高人體性激素的分泌水平。
而在我國民間,牡蛎也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壯陽食品,其中的鋅元素有助于睾丸激素的産生,好處不言而喻。和韭菜等食材一樣,牡蛎也經常出現在我國各地的燒烤中,在夜市小吃中占有一席之地,頗受歡迎。
2021年發布的《牡蛎産業報告》也顯示,全國牡蛎加工企業已達121家,加工制品包括冷凍品、冷鮮品、幹制品、調味品等等,冷凍牡蛎約占50%,有相當一部分都流向了各地的燒烤市場。
牡蛎對中國居民的飲食有多重要?一份調查很能說明情況。
在2019年,國内展開了一項關于牡蛎消費意願的市場調查,結果表明牡蛎比預料中還要受歡迎:有95.84%的受訪者都表示認識牡蛎,近8成受訪者在最近一年内購買并食用過牡蛎。
中國居民購買牡蛎的常見頻率為“一個月購買2~4次”以及“1~3個月購買一次”,每次的購買量在1~3公斤左右,單次消費在20~100元,周末聚會和日常用餐已經成為主要的消費場合。
牡蛎到底能不能生吃?“海中牛奶”到底能不能生吃?這一問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議。在北方,牡蛎被稱為海蛎子,有些地區确實存在“生吃海蛎子”的傳統說法,比如前面提到“生吃蛎子活吃蝦”。
在法國、西班牙等國,牡蛎基本上都是以生吃為主,搭配檸檬汁簡單調味,整個軟體部被直接吞下,爽滑鮮甜,風味絕佳。其實早在17世紀,生吃牡蛎就已經風靡歐洲,如今更是成為了年輕人的主流吃法。
1840~1920年北美紐約港牡蛎車間
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在其作品《我的叔叔于勒》中,也對牡蛎的吃法進行過描述:
一個衣衫褴褛的老水手用小刀撬開一個個牡蛎殼,遞給兩位先生,後者再進獻給女士。女士們的吃法很是優雅,她們先用一塊精緻的手帕托着牡蛎殼,把嘴稍稍往前伸,以免弄髒裙子,然後輕快地一吮,一下子就把肉和汁水吸進嘴裡,再把空殼抛向大海。
從描述可知,這裡的牡蛎也是直接生吃的,并且還被認為是“高貴的動作”,“這種吃法有檔次、高雅、有派頭”。不難看出,生吃牡蛎在法國已成為傳統,而且還是貴族人士的專屬消遣,貧苦人要吃上一次簡直就是奢望。
那麼,牡蛎真的能生吃嗎?
其實前文已經提到,牡蛎的品質和所在海區的水質有很大關系。一級海水水質養出的牡蛎天然、無污染,經過食品安全檢驗後确實可以生吃。如果産地環境不達标,比如水質僅達到二級标準或者存在富營養化污染,那麼養出的生蚝就不适合生吃了,安全隐患很大。
因此生蚝能不能生吃,主要還是取決于環境和品質。歐洲和北美對生蚝的養殖産地都有嚴格限制,上市後也會對産品進行質量檢驗,生吃問題不大。但是在國内,近海污染較為普遍,水質很難達到一級标準,牡蛎體内病原菌較多,不建議生吃。
在中國,最常見的吃法還是熟食,通過燒烤、清蒸、焖煮、烘焙、油煎等方式殺滅病菌,同樣營養美味,口感濃郁。在對生蚝的品質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高溫烹饪更安全、更保險,也更值得推薦。
有人可能會說了,海水寄生蟲和病菌和淡水的不同,滲透壓更大,在人體的腸道環境下無法生存。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海水魚做成的刺身确實比淡水魚生的食用風險更低,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海水中的病原菌對鹽度變化也有一定适應能力,為确保安全,還是建議盡量熟食。
吃生蚝需要去内髒嗎?無論是生食還是熟食,人們在吃生蚝時一般都是整個囫囵吞下,對内髒不做任何處理。而對于蝦類、蟹類甚至是一些螺類,在食用時則會将内髒去掉。那麼,吃生蚝是否需要去内髒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牡蛎的結構特征。牡蛎的可食用部分是軟體部,軟體部又由消化道、心髒、性腺、外套膜、鰓、唇瓣等不同的組織器官構成。
在這些器官中,最讓人忌憚的就是消化器官,主要包括消化腺、腸道、胃等。如果食物未充分消化、排洩,腸道中确實會殘留一定的藻類殘渣,這也被認為是軟體部中最髒的部分。
相關研究表明,牡蛎的濾食能力非常強悍,一隻牡蛎一天内可過濾190升的海水,可顯著改善水質。上圖就是鮮明對比,左側水缸沒有投放牡蛎,水體發黃且渾濁,右側放有牡蛎,微藻被過濾吸收,水體變清變淨,透明度升高。從食性來看,牡蛎腸道中殘留的主要是浮遊植物,經消化後,殘渣呈墨綠色或者黑色,含量較少,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大,可以不做處理。
如果實在放心不下,也可以對購買的牡蛎淨化處理。牡蛎的淨化,其實就是把牡蛎在清潔、無餌料的水體中放置48~72小時,體内的食物殘渣就會逐漸排出。
對此,聯合國糧農組織曾發表過針對性的操作規範,日本、歐洲各國也發布了相關的國家标準,大緻方法是:用殺菌後的海水不斷循環,海藻、淤泥等殘渣便會随着牡蛎的吞吐循環而排出,大大提高口感與質量,吃起來也更加衛生。
牡蛎是否能夠生吃?内髒是否需要去除?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