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講的是一本藝術家訪談雜志:《soft》。而且,我重點要介紹的是它的第二期。
《soft》由位于上海的獨立藝術媒體平台Open Art自2016年創辦,是一本專注于年輕藝術家生存狀态的獨立藝術訪談雜志。雜志每期都會采訪6-8位藝術家,并推薦一位新銳藝術家的作品,前三期聚焦于讨論“藝術創意人士如何平衡謀生與創作”這一話題。
《soft:Issue 1》
《soft》的第一期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此第二期一出版,我便立刻在網上下了單。萬萬沒想到!到手以後卻讓我大跌眼鏡!原本端莊秀麗的設計風格,在第二期來了個180度大轉變。
我這才知道,《soft》每一期都會邀請不同的藝術家/設計師對該期雜志進行整體的設計創作。
《soft:Issue 2》
在當下,信息的接收是便捷的。但同時也是充滿局限的。
《soft:Issue 2》入手以後有一年多的時間,我都沒有好好翻閱過這本雜志。因為我真的不太習慣這種老人報式的設計風格,不僅感覺粗糙、甚至有種充滿敵意的粗暴感。
一直到昨天,我才看到了這本雜志的設計者李維伊的一篇個人回顧,談及這本雜志的創作,談及這不舒适的老年人字體:
“書籍正文漢字的大小,是一個我一直在想的問題。今天中文書籍的設計師的排字習慣和讀者的閱讀習慣都被西文的排字習慣帶跑了。字越來越小,行距越來越大。若是先看一些古本,就會覺得今天的漢字實在太小了。所以這一次我先定下的,是漢字的尺寸。我想試試大字。”
《soft:Issue 2》内頁
李維伊于2012年從耶魯大學藝術學院取得碩士學位,現正在皇家藝術學院攻讀工程學博士。她是一名設計師,同時是一位藝術家,并持續着策展和出版等多樣的工作。
針對《soft:Issue2》的設計,她隻有一個小目标:做一本特别像書的書。“最便宜的膠裝,沒有什麼花哨的印刷工藝。就讓它像一本你會在新華書店的書架上看到的書。”
《soft:Issue 2》内頁
除了在字體上的嘗試外,李維伊還針對中文字的排版與英文做了刻意的區隔,采用了“縱橫對齊”的排列方式。她認為,文字能夠被“縱橫對齊”是方塊字的最初構思,是這種語言符号的基礎特征。它是需要被尊重。
為了消除方塊字的規整感,李維伊又在圖片的部分嘗試了另一種破壞,讓圖片不再平行與紙張表面擺放。“它們像紙片一樣斜插入紙張,然後有一些金屬件将它們固定住。它們就是這樣在書裡面獲得體積和重量。”
《soft:Issue2》發布會海報
借此重新審視《soft:Issue2》,我愧疚于對設計者思考的無視。更讓我驚訝的是,原來我的審美已經被大衆化的美感主張裹挾至這種地步,甚至本能地開始排斥那些具有傾略性的觀感。
就像建築師庫哈斯所說的,如今藝術變得像個寵物,萌化而友善。“革命或啟蒙的價值,包括自由、平等、兄弟情誼等等,完全被舒适、安全、及可持續性所替代。雖然我部分認同這些新價值本質上并不算壞,但不幸的是我們對這些新價值過度迷信并失去判斷力。”
《soft:Issue 3》
《soft》的第三期由設計師賀榮凱領銜的突發設計從“soft”的名字含義本身出發展開設計,又回歸到了令人賞心悅目的設計風格。這也是第一階段讨論(藝術創意人士如何平衡謀生與創作)的最後一期。未來《soft》将考慮開啟全新的話題研究。
老實說,我還是更适應這種舒适的排版,因為它更能讓我專注于雜志内容的閱讀。但是對《soft》來說,或許一點都不“soft”的第二期才能真正代表藝術創作的态度與價值:在規則和參照之外尋找新的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