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裡看到小孩就開罵,視頻中拿罵人當亮點,髒話連篇的網絡讓孩子難堪
寒假将近,孩子們即将迎來“放飛”的一個月。在線遊戲、網絡視頻這些平時可望不可及的娛樂項目,終于可以“解禁”。
然而,這也讓家長再次憂心起來,除了影響學習、視力等老話題,網絡平台上的“污言穢語”,總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甚至有網絡内容創作者“以醜為美”。孩子們的快樂假期,需要有更加正面、幹淨的網絡環境。
遊戲
一看到小孩 隊友追着罵
周六晚8點,小孫一周一度的“歡樂時光”到來了。盼了許久的他,接過了爸爸手中的iPad。就在兩個月前,10歲的小孫與父母約定,隻要按時完成作業,就能在周六周日玩上一個小時的網絡遊戲,而他的爸爸也特意給他注冊了一個專屬的未成年人賬号。
點亮手機屏幕,小孫選擇了一款多人在線射擊類遊戲。這款被愛好者稱為“吃雞”的遊戲,在未成年人圈子中十分流行。
準時上線、選擇模式、點擊匹配,小孫手中的平闆忽然響起了一陣人聲,那是他遊戲中的“隊友”,正在屏幕的另一端說話。
“3号你說句話聽聽,是不是小學生啊,笨蛋小學生趕緊退啊,叔叔不帶小笨孩。”
“這又到菜雞時間啦,垃圾趕緊退好不好,别犯傻X行不行?”
聽到iPad裡的語音,小孫默默地點了“靜音”按鈕,這是他與爸爸的另一個約定——隻要聽到遊戲中出現罵人的髒話,不要理睬,更不要學着說,先點“靜音”。接下來一個小時的時間,小孫共玩了5盤遊戲,3次都點了“靜音”。
這樣的場景,孫先生已經習以為常,在他眼中,讓孩子玩遊戲是一個兩難的抉擇。不玩,孩子的天性難以得到釋放;玩,如今的遊戲環境,在他看來多少有些肮髒。“我在旁邊聽過好多次,語音随口罵人的很多,甚至有些人就針對孩子罵。”
據他觀察,遊戲中罵人的大概兩種——遊戲開始階段,有人就滿口污言穢語,沒有什麼針對性,是網友口中的“噴子”;另一種,則是看到隊友發揮不好的時候,就開始貶低隊友。遊戲經驗不足的孩子,往往會成為被罵的對象。網絡遊戲推出時間限制後,這種現象尤為突出。
讓孫先生比較欣慰的是,孩子對于遊戲中的污言穢語,有一定的抵禦能力。自己也跟孩子溝通過,要求孩子“不聽不學”,才能保證遊戲時間。但孩子對于遊戲中的髒話,并不能完全理解,有時還覺得“很好玩”;聽到有人罵自己,10歲的小孫不僅委屈,還總想“反擊”。
事實上,罵人的網友未必都是成年人,孫先生聽到過多次,“光從聲音就能聽出來,對方頂多是中學生”。
視頻
罵人當亮點 觀衆孩子多
讓孩子和家長感到不适的,不僅僅是遊戲中的不文明語言。如今在網絡視頻平台裡,也有許多“髒話視頻”,甚至有人專門把主播在直播時的的謾罵與髒話剪輯出來成為視頻的亮點,供他人觀看。
在某視頻平台上,一則名叫“某主播直播間被封怒噴超管”的視頻,足足有32.7萬的播放量。在這則9分20秒的視頻中,前5分鐘是主播玩遊戲的實況,相對還算正常。可在5分鐘之後直到視頻結束,主播似乎與什麼人起了沖突,視頻完全變成了“罵人集錦”,髒話層出不窮。從視頻彈幕留言來看,觀衆顯然對視頻後半部分的謾罵更感興趣,留言數量比前半部分要多得多。留言中不乏“哈哈哈哈”“小嘴抹了蜜”“口才很好”等調侃性話語,完全把主播罵人當成樂子來看。該視頻的發布時間是2021年12月14日,記者找到該視頻時,已經過去了20多天,但視頻網站顯示,此時仍有32人正在一起觀看。
有些博主罵人是因為起了沖突,還有的博主,自己就“以醜為美”,故意用誇張的表演和惡俗的語言,博取網友的好奇心。這些視頻的觀看者中,不乏未成年人。
“傻X,它怎麼不穿褲子啊?”“傻X,滾!”某短視頻平台上,一條時長1分鐘、點贊數超過36萬的視頻中,就出現了兩次髒話,而這條視頻的内容,僅是兩個成年人在觀看兒童教育動畫。
無獨有偶,同一個主播的其他“觀看動畫”視頻中,也頻繁出現“傻X”等詞語,而這些視頻的點贊量,有些是十幾萬,多的甚至能到七八十萬。
“要不是孩子在那裡學,我都沒注意。”常女士的孩子剛上3年級,偶爾會拿着常女士的手機,刷一會兒短視頻。此前,看到孩子觀看的都是動畫、遊戲解說等視頻,常女士便沒有在意。直到有一天,她聽到孩子學着視頻裡“傻X傻X”的叫,她才發現問題——不少遊戲解說、動畫解說的視頻裡,視頻創作者居然髒字連篇,甚至還給髒話配上字幕。
從常女士提供的視頻看,視頻的創作者是故意為之,有些視頻為了避免被監管,還會将語音中的髒字故意換成其他字幕——視頻裡明明說的“傻X”,字幕裡卻變成了“帥哥”。“視頻都是剪輯出來的,為什麼髒字還會出現得那麼頻繁,還給這些話配上字幕?”
更讓常女士憂心的,是這些視頻内容明顯是“沖着孩子來”的。因為視頻的内容,大多通過遊戲視頻或兒童動畫拼接而成,再摻雜創作者誇張的解說和表情動作,容易吸引孩子們的關注。
問題
監管不到位 舉報不好用
對于遊戲和視頻中出現的罵人現象,家長有沒有辦法來避免孩子受到影響呢?孫先生曾通過遊戲的“舉報”功能,對說髒話的遊戲者進行舉報,但嘗試幾次後發現,除了反饋“您的舉報已收到”外,并沒有看到現象有所好轉。常女士也曾對孩子看過的髒話短視頻進行舉報,但平台反饋的處理結果寫道,“根據當前信息,暫時無法确認違規”。
到底違不違規,參照的是什麼标準?記者從該平台的“社區管理規範”中看到,有一章内容為“不得制作、複制、發布、傳播含有以下有違公序良俗的不良信息”,所列不良信息包括“展示污言穢語,使用帶有侮辱性、歧視性、挑釁性的不文明用語”。可以看出,規範明明寫到了不允許展示污言穢語,但平台在審核和監管時并未嚴格執行。
審核不到位,舉報又不起作用,家長似乎隻能求助于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在青少年模式中,平台會精選一批教育類、知識類等适合未成年人觀看的内容,未成年人無法觀看直播,無法進行打賞、充值等操作,每天使用青少年模式的時間最多為40分鐘,且晚上10點至次日6點無法使用平台。
青少年模式看似美好,但此前,有多家媒體曾報道過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的問題。雖然家長設置了密碼,但孩子想解除青少年模式仍然很容易,隻需要點擊找回密碼按鈕,然後輸入家長身份證後六位以及電話号碼,即可獲知家長預先設置的解除密碼。
記者近日再次試用青少年模式發現,各家平台已經把籬笆紮得更緊了。點擊找回密碼按鈕後,平台告知,需要家長手持身份證并自拍,把照片傳給平台專門的郵箱,平台核實後才能進行密碼重置。如果孩子想通過猜密碼的手段破解,在嘗試五次之後平台會強制鎖定,當日不可解除青少年模式。
但記者也發現,目前某些平台的青少年模式更像是一個半成品。精選的内容不夠豐富,使用起來也有很多不方便之處。比如某短視頻平台不提供搜索功能,孩子無法定向搜尋自己更感興趣的内容,隻能不斷刷新碰運氣。還有的視頻平台,不但無法搜索,連視頻博主都無法關注,即使孩子覺得這個博主的視頻很有意思,也無法查看博主的其他視頻作品。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莫凡 吳楠 美編 宋溪
編輯:王瓊
流程編輯:郭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