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文質彬彬?在日常表達中,有個成語的使用率很高,特别是在形容男人很斯文的時候,就是“文質彬彬”這個詞在現代應用中,主要是用來形容一個人文雅而有禮貌,如果描述說這個人文質彬彬的話,大多數人腦海會浮現一種固有的人物形象:特指男性,身上穿戴整潔,臉上白白淨淨,戴着黑邊眼鏡,說話不緊不慢如果換一個詞來形容這樣的人物形象,大多數人會用“斯文”或“溫文爾雅”但“文質彬彬”真的就是斯文嗎?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文質彬彬”原本的含義恰恰是指不要太斯文,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為什麼要文質彬彬?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在日常表達中,有個成語的使用率很高,特别是在形容男人很斯文的時候,就是“文質彬彬”。這個詞在現代應用中,主要是用來形容一個人文雅而有禮貌,如果描述說這個人文質彬彬的話,大多數人腦海會浮現一種固有的人物形象:特指男性,身上穿戴整潔,臉上白白淨淨,戴着黑邊眼鏡,說話不緊不慢。如果換一個詞來形容這樣的人物形象,大多數人會用“斯文”或“溫文爾雅”。但“文質彬彬”真的就是斯文嗎?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文質彬彬”原本的含義恰恰是指不要太斯文!
“文質彬彬”最早出自《論語》第六篇《雍也》,原文是: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裡的“文質彬彬”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即“文”、“質”和“彬彬”。按南懷瑾先生的解釋,“文”是指人文文化;“質”是指人類原始本性;“彬彬”是平衡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一個人完全順着原始人的本質那樣發展,文化淺薄,則流于落後、野蠻;但如果文化知識掩飾了人的本質則意味衰敗,隻有兩者達到平衡狀态,才是一個君子的樣子。所以文質彬彬應有的形象,應該是一種既有人性流露的率真甚至是孔武有力的飽滿精神,同時又有文化沁潤和内斂修養的氣質,是一種中和的狀态,更符合用文質彬彬本意來形容的如手捧《春秋》的關羽,“曲有誤,周郎顧”的周瑜,甚至是那些踏歌而行的樵夫,而非那些戴個眼鏡手說話慢條斯理的人。
當然,詞語總是随着社會的變遷,其含義也是不斷地演變的,“文質彬彬”被用來特指有文化有禮貌的人,也是一個不斷演變的結果,隻是我們多了解一些詞語的出處和原本含義,能夠讓我們更能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