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不滅
古代文少騷客将金魚視為歌詠詩詞的對象,小時候金魚是集市上供我們圍觀的對象,現在它是展示在玻璃缸裡的身影,今天來一起認識一下國粹“金魚”
翻開中國五千年的曆史,最早被人類發現或記錄并且飼養的觀賞魚好像就是金魚,這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南北朝的祖沖之在《述異記》中記載:晉桓沖遊廬山,見湖中有赤鱗魚,即此魚也。文中的赤鱗魚就是鲫魚的變異種,并非一般自然界中,體色呈灰青色,兩側為上黑下白,腹部銀白色,而是黑色素消失後被紅,黃色素取代,俗稱金鲫的基因突變,這是最早記錄金魚變種的記錄
在自然界中野生的金鲫因為需要攝食和躲避,所以需要遊動速度較快的放錐形身體,而現今的金魚品種雖然都出自于野生的鲫魚,但卻和野生鲫魚相去甚遠,在人為環境中金魚有了充足的食物,不需要躲避天敵,再加上活動空間日益狹小,慢慢的金魚為了适應環境,在外貌和體型上逐漸産生了差異,身體變短,肚子變大,并且經過不同時期的飼養方式和育種的挑選下,金鲫逐漸變成了不同品系的金魚
據記載,在明末年間的時候金魚的品種已經有“五花”“龍睛”“蛋種”“長鳍”“短身”“雙尾鳍”“雙臀鳍”等品種的出現,一直到清朝,人們更加懂得如何選擇優質基因的親魚種,來繁衍下一代,例如“朝天眼”“壽星”“朱麟”“獅頭”“水泡”“繡球”等,這段時間内的金魚變異可以說基本已經完成,和現在常見的都大緻相同
金魚在流傳入日本後,深受當地人的喜愛,因此研發出了“孔雀魚”“合金”“土佐金”等新品種,金魚由各種渠道風靡全世界,這足以證明金魚的美,不隻是中國人懂,外國人同樣欣賞
由于現如今金魚的種類繁多,外形千變萬化,所以我們針對它的頭型,眼睛,尾鳍,鱗片等外貌特征進行介紹
頭型:金魚的頭部僅僅有一層皮膚覆蓋沒有鱗片,頭部的形狀和鲫魚一樣,都是呈尖尖的,有的則是圓形,甚至有些會被肉瘤所掩蓋,根據這些特征可以把金魚的頭型大概分為平頭型,鵝頭型,虎頭型和獅頭型四種
在金魚外在的特征中,眼睛的形狀和位置也是相當重要的,金魚的眼睛位于頭部兩側,主要作為視覺用途,依靠眼睛的變異程度,又可以将眼睛分為正常眼,龍睛,朝天眼,水泡眼和蛤蟆眼
金魚除了各鳍和頭部沒有鱗片覆蓋之外,身體其它部位都覆蓋着一層鱗片,它就像金魚的皮膚一樣。金魚點鱗片屬于圓鱗,一部分鑲嵌在表層的皮膚内,另一層則裸露在體表,規則的排序,根據鱗片上的色素及組成細菌,又可以将金魚分為普通鱗,透明鱗,半透明鱗和珍珠鱗
金魚的尾鳍變化非常大,同一品系的尾鳍也存在差異,基本上可以分為單尾鳍和雙尾鳍。單尾鳍跟鲫魚一樣隻有一片尾鳍,其中又有另一種形狀較為修長纖細的又稱之為燕尾。雙尾鳍又叫開放尾,根據尾鳍末端的分叉程度,分為三葉尾,四葉尾,櫻花尾,孔雀尾和蝶尾
肉瘤對于金魚來說,本身就是一種病态,它會嚴重影響金魚的視覺和呼吸,因在人為的幹預下,病态的表現被保留下來,并且發展為一種觀賞價值的重點要素,随後又延伸出多種不同的肉瘤特征
我是村夫,感謝大家觀看,更多養魚知識分享給你,記得點贊哦,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