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體制内如何寫好公文

體制内如何寫好公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8:17:07

體制内如何寫好公文?作者:四川省政府辦公廳 高飛,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體制内如何寫好公文?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體制内如何寫好公文(如何寫讓基層歡迎的公文)1

體制内如何寫好公文

作者:四川省政府辦公廳 高飛

公文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的重要載體,一頭連着服務上級決策,一頭連着指導基層工作、服務群衆生産生活。掌握好這“上下兩頭”之間的平衡是一篇有效公文的關鍵。如何寫一篇讓基層幹部和群衆愛讀的文章?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我認為公文寫作應該有美學的考量,把問題找到、把任務說明、把結構理順,努力讓基層幹部群衆在“美文”中去深刻理解和把握上級的意圖和要求,推動中央決策部署更好地落地落實。

把問題找到,創造邏輯之美

《清明上河圖》給人的感覺是長而不冗、合情合理,把它們串聯起來的是張擇端“景随人變”的手法。

好的公文也有畫的美意。一篇普通公文一般由一兩千個漢字構成,首要的就是要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找到,綜合運用形式邏輯、因果邏輯、比較邏輯等思維方法,最後這些文字自然而然就成為有血有肉有骨骼的一篇“活”公文。

互聯網時代寫作公文,信息獲取大為便捷,稍不注意很容易掉入東摘西抄出來的文字綜合材料陷阱。避免出現這種情況,這就需要綜合領導意圖和實際需要,結合工作時序進度,提出一個帶有靶向性質的問題來牽引整篇文章的邏輯。比如工作總結如何體現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大會緻辭如何讓聽衆感受到黨委政府推進某項工作的決心與謀劃,請示報告如何具體闡明請求事項和理由,等等。在此基礎上開展調研、搜集資料,形成回答問題的論據。

把任務說明,凸顯簡潔之美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簡潔是一種美。很多學者、作者深谙此道,費孝通先生僅用14篇文章7萬字組成的《鄉土中國》小書,講鄉土社會的語言、家族、性别等,反映了中國基層的傳統社會體系。

公文寫作亦應如此。按照現代傳播學理論,公文的傳播是編碼與解碼的過程,公文越簡潔,受衆解碼才更容易。曾幾何時,我們好長文,有些文件甚至幾十頁,讓基層幹部群衆花大量時間“霧裡看花”。

要寫出簡潔的公文,除了必要的文字駕馭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把大量功夫用在文章之外。正如《鄉土中國》的寫作基礎是,費孝通先生長期的理論積澱和大量的實地調查。公文也要強調寫作之外的功夫,不然寫作就完全成了文字工作。有的同志在反思自己所寫公文雜亂的時候說,這個問題我是清楚的,隻是沒有表達清楚。實際上,問題的症結往往就在于沒有把事情想明白,進而寫得不明白。在實踐中,大部分公文都是在落實中央和上級決策部署,“寫具體”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後成文幹淨整潔的基礎。達到這個目的,那就要通過久久為功的調查研究、持之以恒的溝通交流,想清楚、弄明白解決某個問題有哪幾項具體任務,每項具體任務有可檢驗的目标、可操作的舉措、可推進的項目等作為要素支撐。問題搞清楚了,事情想明白了,這樣形成的公文自然是平易曉暢、簡單明快、見解精辟的“美文”。

把結構理順,形成對稱之美

世界上充滿各種各樣對稱的建築,平衡穩定的元素令觀者産生無限聯想。

構造一篇公文,其實也像設計建築的過程,是一個實現内容實用與形式優美相統一的過程。如果結構缺乏審美觀點,那麼文稿就容易出現所謂的“頭重腳輕”或者“頭輕腳重”現象,也可能有些部分容量大、有些部分内容幹癟。出現非對稱結構問題,并不是簡單的文字羅列的問題。2015年在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會上講怎麼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結構嚴謹地提出了必須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讓聽者讀者如沐春風般地感受到的親民為民情懷、求真務實作風、夙夜在公精神。

從基層幹部群衆等受衆角度來看,一篇公文的“卷面”是第一印象,這就要求理順文章結構,在标題、開頭、結尾、段落、層次、過渡、照應等各個環節盡可能形成均衡的對稱結構。在實際操作中,根據實際選擇總分式、并列式、遞進式或者對比式,提煉内容過程中不斷校正和優化公文提綱,進一步充實内容和材料,确保公文段落長短适度、勻稱得當,每個段落準确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使得工作安排更加科學、分類更加合理,公文内容更加緊湊、更加協調,實現各部分組織合理、和諧統一。

來源: 四川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