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又叫腳踏車、單車,還因為從西方傳入我國的緣故,小時候大人們也将其叫做洋車。
曾幾何時,自行車與手表、縫紉機被稱為結婚“三大件”,之後又加上收音機,稱為“三轉一響”。在那個各類物資都需要憑票購買的年代,誰家結婚要是置辦齊了“三轉一響”,甚至就是自行車這一件,也會讓哥們、閨密、同學和同事們羨慕不已。
當時,在人們心中,自行車不僅僅是單純的代步工具,還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誰要是能騎着自行車上下班,或者趕集、走親戚,那是比現在開着高檔轎車還要風光許多的事情。
家裡的第一輛自行車,已經記不清是什麼時候買的了,隻知道那是一輛帶橫梁的大金鹿自行車,在日漸模糊的記憶裡,依稀記得它特别結實、特别有勁、特别耐用,不僅能駝很多東西,還能駝着我和弟弟到處玩,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為我們家立下了汗馬功勞。
家裡的金鹿自行車
蘋果成熟的季節,父親便用自行車在後座上裝上滿滿一駝筐蘋果,上面再橫着放上一蛇皮袋,前面橫梁上再放上一袋,有時候車把中間還要壓上一袋,以防車子後面太重而把車把撅起來,接着就見父親小心翼翼地先把右腿跨過橫梁,雙手扶着車把,整個人半騎在車上,稍微平衡一下車子,然後用着地的左腳用力一蹬地面,自行車就晃晃悠悠地向前走去,直奔附近逢集的地方,有時候父親會一斤斤地零賣,有時候也會整車一起賣給集上的小販,雖然一車也賣不了多少錢,可家裡的零花錢和我們上學的學費就這樣慢慢地積攢起來,以緻好幾個同學因交不起學費而辍學在家時,我和弟弟還幸運地坐在教室裡讀書。
我的第一輛自行車,是小學快畢業的時候買的,金象牌的,和父親的自行車樣式一模一樣,隻是屬于輕便型的那種,也相對便宜些,車把右下方是前閘,後閘得用腳刹,向前蹬是前進,向後蹬就是後輪刹車,與現在的自行車相比,這也算是一個特點了。父親把自行車買回家的時候,還煞有介事的跟我說:“考上鎮中學,這洋車就是你的,考不上就甭騎了。”
有激勵就有動力,年幼的我為了那輛心儀的自行車,在接下來的總複習中,對老師的要求言聽計從,每一個知識點都熟記于心,後來以207.5分的優異成績考入了鎮中學。
入學後,我就高興地騎上了屬于我的金象牌自行車,每周都要在鎮中學和家之間騎行一個來回,可高興了還沒幾個星期,每到星期六中午放學後,去學校車棚騎自行車回家時,總是不見了氣門芯,車胎也是癟癟的,隻能去門口的修車攤上花5毛買倆氣門芯,再花一毛打上氣,才能回家。後來終于想了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便在星期天下午到學校放自行車時,先把氣門芯擰下來裝到書包裡,星期六放學時再擰上,花一毛錢打上氣就能回家了。
初中三年,似乎就在每周一次的擰氣門芯、給自行車打氣中度過了,我也順利考上了高中。那時,我的金象牌自行車就給了弟弟,父親又給我買了一輛小飛子的自行車,前後閘都在車把下面的那種,不僅好騎,跑得還快。
第一次自己買自行車,是入伍幾年之後,為了方便外出,在部隊駐地舊貨市場,花50元錢買了輛二手自行車,雖然舊的有點寒碜,但每有戰友外出,還是會找我借自行車騎,回來後也總少不了帶些零食以示感謝。期間,還丢過幾輛自行車,雖然當時挺生氣,但由于買的便宜,也沒太當回事,遇到合适的,就花幾十塊錢再買一輛。
上班後,輾轉幾個專賣店,精心挑選了輛捷馬自行車,隻要時間允許,我便騎着自行車上下班,工作之餘還會騎着自行車在附近轉轉,那種悠然自得非親曆是無法體會的。
文/尤作騰 河東區人民檢察院
收看更多臨沂檢察資訊和精彩推薦請關注公衆微信“臨沂市人民檢察院”或“linyijiancha”。
編輯:劉譯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