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文人哪些人是狀元

古代文人哪些人是狀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5 12:49:24

衆所周知, 華夏千年曆史,才華蓋世、超逸絕倫者輩出,盡皆各擅勝場名噪一時。但若要在詩人詞人中找一個比李白還狂的,就不那麼容易了。李太白可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的狂悖詩仙,也是杜甫“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詩中豪飲貪醉的酒客,其狂與傲,可見一斑。然而這樣的李白,居然還把别人稱為狂客?

古代文人哪些人是狀元(浙江史載第一位狀元)1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賀季真何許人也?賀知章,字季真,他是浙江有史料記載的第一位狀元,與那個号稱“一詞壓兩宋,孤篇蓋全唐”的張若虛等并稱吳中四士;官至太子賓客,大力舉薦李白,是李白的伯樂、官場的貴人;他是當代著名書法家,與極為擅長草書的張旭分外投緣;其才華名聲與初唐四傑比肩,是當時一流的學者名士。

古代文人哪些人是狀元(浙江史載第一位狀元)2

據考,賀知章生年約為約659年,是杭州蕭山人,很早便遷居到浙江紹興。賀知章不是命途多舛的類型,但也算不上順遂:他成名極早,小時候的詩文就非常了得,鄉裡鄉外都頗有知名度,算得上少年成名;但因為當時時局紛亂,朝野動蕩,科舉一度被中止,恰逢賀知章正當年,于是就被耽誤了。等到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參加科舉考試一舉奪魁,高中狀元,這時候賀知章已是36歲了。

唐朝科舉考試難度極高,諺語有雲:“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可見科舉考試難度之大。如賀知章一般一舉便高中的真可以說是天縱奇才。學而優則仕。早年賀知章在官場聲名不顯,任四門博士之職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然而正是這樣的籍籍無名,使得他遠離朝堂攻讦,順利地從武則天後期過渡到了玄宗時期,也可以算是一種幸運吧。

古代文人哪些人是狀元(浙江史載第一位狀元)3

其後在開元十年(722年),老賀被極為賞識他的恩人、後來的當朝宰相張說提拔,得以平步青雲,不久便調任禮部侍郎。其後更是任職太子賓客,出任太子的老師,可見其在學術上的造詣與當時社會的名聲。直至天寶三年(744年),賀知章才以身體為由上疏告老還鄉。玄宗準其奏請,親自賦詩一首送行,更是直接下诏在京城布設,令皇太子與百官一齊送行。如此禮遇,可見賀老的威望。

《回鄉偶書》賞析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唐 賀知章

白話意譯:

年少就離開家鄉到老了才得以還鄉,雖然我的鄉音沒有改變,但鬓角毛發早已稀稀落落。鄉裡的兒童看見我都不認識我,都笑着問我:“客人您是從哪裡來的啊”?

古代文人哪些人是狀元(浙江史載第一位狀元)4

這首詩便是賀知章回鄉之後所作,頗為感懷。第一第二句就直入主題,我離開家鄉實在是太久了,久到我鬓邊的毛發都已稀疏。詩人通過離鄉時的年少與返鄉時的年邁作對比,強調時間之久遠,又通過“鄉音未改”——生理上的語言習慣還留有很強的印記,但我已年邁到兩鬓稀疏,強調記憶仍在,我也不是當初的我。詩人近鄉情怯,對于時間與時間在自己身上造成的變化無比感歎。

古代文人哪些人是狀元(浙江史載第一位狀元)5

第三第四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詩人回到故鄉,引發了故鄉稚童的好奇——這位衆多鄉人迎接的客人,到底是誰呢?作者的視野從家鄉與自己的對照上移開,以一個有強烈戲劇沖突的畫面收束全詩。我本應該是這裡的主家,卻變成了賓客,以耄耋老翁與稚童形成鮮明對比,霎時讓離鄉已久的感傷充斥全詩,可以說是點睛之筆。

古代文人哪些人是狀元(浙江史載第一位狀元)6

全詩平鋪直叙,一氣呵成,毋須斧鑿卻将詩人回到故鄉之後的感情描摹得細膩而真切。可以想見,詩人看到垂髫稚童是非常欣慰的,家鄉的鄉親們安居樂業,生活平安順遂。轉念一想當初自己離開時,是不是跟他們一樣大?或許還要大一點吧。年少時曾嬉戲過的小河、土丘不知現在是什麼模樣,小夥伴還在不在?

我還是賀知章,可我如今兩鬓稀疏、老态龍鐘,故人或已長辭;故鄉也還是這個地方,但與相識的怕也是寥寥數人,地方未變,環境卻不似當初,早已不是我記憶中那個故鄉了。

古代文人哪些人是狀元(浙江史載第一位狀元)7

可以想見,85歲高齡的賀知章此刻的情緒波動是非常激烈的。以現代的交通條件,我們離開故鄉數年再回去,發現家鄉發展迅速,熟悉的街道早已不在,遊玩的小巷也已陌生,就有物是人非之感。賀知章暌違故鄉幾十年,自然感慨萬千,頗有光陰變換、滄海桑田之感。然而全詩至此戛然而止,詩人并沒有繼續寫如何回答兒童,也沒有再引申任何東西,恰到好處的留白使得全詩餘韻悠長,哀婉之情綿延不絕。以最質樸的文字表達最渾厚、最真摯、最富有變化的感情,可見賀知章之才華。

古代文人哪些人是狀元(浙江史載第一位狀元)8

對于賀知章的這首詩,小典少年初讀時無甚感覺,認為詩中描述場景十分正常,并沒有出奇之處,隻當是文人多愁緒;年歲漸長更添閱曆,再讀方才咂摸出詩中餘味,倍覺真切。這平鋪直叙裡的藏着的三分眷戀三分感歎,與三分欣慰及最後那一分細微的怅惘,當真是含蓄的緊。方覺賀老文章錦繡,力透紙背,令人歎為觀止。這首詩也是流傳至今,如今人人會背,脍炙人口。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探讨,期待您的品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