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德技工學校的校園環境很優美,被譽為區級“花園式校園”。
“職業學校就要入口好,出口暢。我們不僅給學生提供就業能力,還要提供就業機會。”深德技工學校在今年9月履新的李易庭校長說道。前一天,他跑了葵沖比亞迪,去了南山一家企業,還跟中國電信談了“校企合作”的事情。
一開始就走校企融合之路
今年是職業技工學校的政策紅利年。6月,國務院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對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并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會上不少校長提出,技工院校應該實現由自主發展向校企融合發展轉型,實現學制教育與職業培訓“兩翼齊飛”的辦學模式。
在深德技工學校創辦人劉世榮看來,學校之所以能不斷擴大規模,是因為快速跟進企業的工種需求和社會的熱門專業。基本上,每一輪成為社會熱點的專業,學校都能提前一點設立,比如電子商務、物流、軌道交通等,這為其赢得越來越廣的生源。而學校的專業有增有減,不符合社會發展的随時減掉,企業急需的随時增設,這種動态調整讓深德總能及時把準市場和企業脈搏。
“以廠養校”獨特經營
“當時國家投資360萬元做模具數控車間,老闆投資1200萬元建立了毛坯廠。”李易庭校長對這一點很清楚,因為第一次來深德,他便是随教育部來檢查中央資金在各校的落實情況。
深德技工的大手筆在職業技工學校起到的效應,遠遠大過公辦學校。當時,公辦學校在資金配備上為1:1,即如果國家投資360萬元,當地政府也投360萬元。而深德私人所投金額,高過國家支持金額好幾倍。
劉世榮敢大手筆投資建廠的原因,除了原先的老校長李涴林所說的“辦學熱忱”,還在于學校的土地所有人是劉世榮。“如果地是自己的,在建設上就會不一樣,這就好比租房和買房的區别,裝修也會大不一樣。”李易庭如此表示。
很長一段時間,民辦技工學校資金來源大部分都是學生學費,一些技工學校很容易陷入資金少、設備差、管理差、就業差的惡性循環。
劉世榮認為,“靠個人支撐生存,單純的技工學校收支很難達到平衡,這需要國家大力扶持。雖然國家給予了扶持,但大體沒有改變目前技工學校财政困難的現狀。這也是部分技工學校艱難維持和走向倒閉的原因。”
深德技工夜間校園環境
在劉世榮眼中,深德能取得現階段的成果,除了自己和團隊的努力,近幾年國家為解決勞動力供求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也給予技工學校廣闊的發展空間,包括學校可以辦企業、可以産教結合。
深德技工夜間校園環境
深德技工學校發展至今幾乎沒經曆什麼轉折起伏,從創辦至今投入遠超1.2億元,僅設備總值就達到70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