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南陵縣籍山鎮好人榜

南陵縣籍山鎮好人榜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11:42:48

南陵縣籍山鎮好人榜(蒲縣尋找蒲子好人)1

當年的棄嬰楊全梅與奶奶鄭鳳玲的合影。

近日,臨汾市蒲縣開展“尋找、表彰第三屆十佳‘蒲子好人’活動”,耄耋老人鄭鳳玲收養棄嬰并撫養18年的故事被知情人推薦後,在當地廣為傳頌,引起強烈反響。

連續的陰雨天後,臨汾蒲縣秋風瑟瑟,寒意濃濃。在蒲縣西街青年巷的一個小賣鋪裡,一名身材瘦小、頭發花白的老人正在一個小姑娘的幫助下,熱情地招呼前來買東西的顧客。老人就是鄭鳳玲,旁邊的小姑娘叫楊全梅,今年18歲,雖是鄭鳳玲老人一手拉扯大的,但卻不是老人的親孫女。18年來,胡同裡的住戶一直保守着這個不算秘密的秘密。

10月8日,記者來到蒲縣,探訪了這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

18年前越過人群的相遇

今年已經83歲的鄭鳳玲一臉慈祥,雖然右眼已經失明還有腿疼的毛病,但人還是很精神。

鄭鳳玲老人回憶,1999年,剛剛過完端午節,大街小巷還留着粽葉的殘香。她出門辦事,走到蒲縣縣城的十字街藥材公司門口附近時,看見人頭攢動。鄭鳳玲穿過人群,擠進最内圈,隻見地上擺着一個紙箱子,裡面躺着一個女嬰。她仔細觀察,紙箱裡的嬰兒雙眼緊閉,頭上長有一個成人拳頭大小的肉瘤,身上隻裹着一件爛布衫,身下沒有鋪墊,身旁放着半袋奶粉和一個紙條,上面歪歪扭扭地寫着“五月端午生日”。鄭鳳玲用手撓了一下嬰兒的手心,孩子稍微動彈了一下。

“還有救!”鄭鳳玲看着奄奄一息的孩子,端起紙箱子就往家裡走。“這孩子肯定活不了了,已經在街上不同的地點放了好幾天啦。”“你看她頭上瘤多大呀,都沒聽說過這種病,肯定是治不好了才被扔了的。”“您歲數不小了,連自己都需要兒女照顧,把她帶回去怎麼照顧得了?”圍觀的人七嘴八舌地勸說。可是,鄭鳳玲頭也不回,端着紙箱在一片嘈雜聲中離開了人群。

不顧反對的一個決定

鄭鳳玲的老伴楊富,十幾歲時從河北逃荒來到蒲縣,花了幾十年的時間,靠自己的努力,才置下了三孔土窯。為了養育三男兩女共五個孩子,兩口子養雞喂豬、開荒種田,後來開小飯館、小賣鋪,曆盡了生活艱辛。當時,五個子女都已長大成人,自食其力。

鄭鳳玲抱着棄嬰踏進家門,趕忙将嬰兒裹進被子,用開水沖了奶粉,用勺子喂嬰兒,完全沒有理會老伴詫異的目光和一聲聲地追問。鄭鳳玲随後給孩子換衣服時才發現,女嬰脊背上還有一個肉瘤,同她頭上的一樣。不知是誰已将肉瘤割開,用細小的線繩綁住了傷口,裡面已化膿。

聞訊趕來的兒孫和鄰居們擠滿了屋子,誰也沒預料到鄭鳳玲會抱回一個棄嬰,而且還是一個生死未蔔的女嬰,一時間都是反對的聲音。

之後的一段時間裡,鄭鳳玲慢慢做通了老伴的思想工作,兒女們實在拗不過固執的老母親,隻好答應将孩子留下。之後,兩名老人抱着孩子,輾轉到臨汾、大甯、永和、隰縣的大小醫院,找熟人、看醫生。但醫生們的意見都出奇地一緻:孩子病因無法查清,難以醫治,随時有生命危險。但老兩口并沒有就此放棄。

後來,一名鄰居老奶奶拿過來幾片自制的膏藥,抱着試一試的态度,讓給孩子貼在患處。誰知這一試,脊背上的傷口竟漸漸好轉,讓老兩口喜出望外。孩子過了滿月之後,頭頂肉瘤也一天天變小。

“奶奶不讓我受半點委屈”

自從撿回棄嬰,本來生活就不富裕的兩名老人日子就更顯緊巴了,人也累瘦了一圈。

鄭鳳玲老人回憶說,孩子小名叫梅,就在梅不到兩歲的時候,有一天家裡突然來了一對年輕夫妻,聲稱自己是孩子的親生父母,願意出錢把梅帶走。鄭鳳玲趕緊将梅緊緊地抱在懷裡,說:“梅是我們的,出多少錢都不行!”最後,那對夫妻悻悻地離開,沒有提供任何親子證明,也沒留下聯系方式。在這之後,還不斷有人上門,想出錢收養楊全梅,老人都沒有同意。

轉眼間,楊全梅上小學了,楊富已年近八旬,懂事的小姑娘從一年級就自己上下學。楊富每天早早地守在胡同口,直至梅出現在他的視線,親切地喊一聲爺爺,這才放下心來。2005年10月,楊富因病去世。臨終前,他緊緊地拉着楊全梅的小手,極為不舍地閉上了雙眼。

采訪間隙,鄭鳳玲老人很神秘地打開放在牆角的一個半舊的木箱。箱子裡整整齊齊碼放着滿滿一箱子嶄新的被褥床單,還有嬰兒的衣物。鄭鳳玲抖着那些被褥,滿臉幸福地說:“這些都是我親手給梅做的,我怕等梅結婚的時候,我眼花了手抖了,就做不成了。早早地預備下,我也就放心了……”

無論撫養楊全梅多艱難,鄭鳳玲很少麻煩兒女。她的小兒子說,去年母親在巷子裡被車撞得小腿骨折,在醫院住了3個月,是梅不分晝夜地守在床前,照顧奶奶。祖孫倆的這份情義,我們這些親生兒女都難以做到啊!楊全梅卻說:“從小奶奶就不讓我受半點委屈。每次上街,奶奶隻想着給我買些好吃的,從來不舍得給自己花一分錢,一件衣服穿了好多年。叔叔姑姑們送到家裡的吃的,奶奶總是放在冰箱裡,等着我放假回來吃,以至于好多不能放的吃食都壞掉了。奶奶含辛茹苦把我養大,特别不容易,有時上學走的時候家裡沒錢,奶奶就背着我到鄰居家借錢……”

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幫助

現在,楊全梅已經出落成了大姑娘,身高已經超過了一米六,身體非常健康,出生時的肉瘤好了以後,并沒有留下明顯的疤痕,白淨的皮膚,戴着一個黑框眼鏡,特别斯文。她心懷感恩,言語中聽不出絲毫自卑。

在鄭鳳玲的精心培育下,楊全梅從小到大品學兼優。初中畢業後,楊全梅不想念書了,想出去打工掙錢,奶奶堅持不讓。為了給奶奶減輕負擔,楊全梅沒有選擇上高中,從小喜歡畫畫的她,進入臨汾市文化藝術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特長班學習。鄭鳳玲指着牆上貼的精美的剪紙、繪畫和手工作品,高興地說:“這些都是梅畫的,梅手可巧了……”她的語氣裡,透着幸福和驕傲。

今年“十一”假期,楊全梅回到了老家陪奶奶。鄭鳳玲的大兒子說,其實梅每個周末都要回去,盡管有兒女們在身邊,但梅還是放心不下年邁的奶奶。“我母親的腿不好,梅在家時,全靠她照顧奶奶的飲食起居。她每次回來,總是把家裡收拾得幹幹淨淨,小賣鋪的貨提前進好,将奶奶一周要吃的面條切好,肉、菜、雞蛋等備好,放在冰箱裡,才趕回學校。”

“明年,我就該畢業了,到時候可以找一份工作,靠工資養活我和奶奶了。但奶奶說不行,還得繼續上,一定要上完本科,花多少錢都得上!”楊全梅說。今年暑假,楊全梅提出要跟同學去北京打工,一個月可以掙到三千多塊錢的工資,但鄭鳳玲老人不同意,她堅定地說:“還是好好學習吧,現在不是你考慮掙錢的時候!”

鄭鳳玲撫養棄嬰的感人故事,在蒲縣廣為傳頌,很多人為之感動。除了老人兒女們的支持和照顧外,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幫助。蒲縣窯店村78歲的代有芳和荊坡村69歲的成德富兩位老人,是長期資助楊全梅的好心人。每年一到開學季,二老就會如約而至,或是送來學費,或是買來很多學習生活用品。

“等我畢業掙了錢,我會好好孝敬奶奶,全力報答社會上的好心人! ”楊全梅說。出門時,鄭鳳玲老人俯耳對記者說出她的心願,她最近正想辦法給梅申請一套廉租房,她不能在自己百年之後,讓孫女沒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家。

本報記者 劉江 通訊員 荀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