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醫生,我肚子疼,好痛好痛……”7月8日深夜,懷孕35周 1天的孕婦小麗(化名)在家中突發劇烈腹痛。就在兩小時前,她和老公還在商場裡吃了晚餐逛了街,可是回家後,小麗卻突然感到腹痛劇烈,惡心想吐,還腹瀉了3次。
小麗本以為是吃壞了肚子,可是随着時間推移,她的腹痛一直沒有緩解,就這樣持續了一個小時,感到極度不适的小麗和老公來到杭師大附屬醫院産科。
當天值班的是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産科馮燕副主任醫師和尚鑫桐住院醫師。看到面色蒼白、表情痛苦的小麗,她們心中一沉,這絕不是普通的、常見的陣痛或者急性胃腸炎,情況比想象的兇險得多!
值班醫生立即将小麗扶到病床上,并對患者腹部進行觸診和胎心聽診,“當時,她的子宮硬如闆狀,張力極高,胎心居然達到170-180次/分,情況十分兇險!”馮燕回憶道,“要知道,正常的胎心頻率在110-160次/分範圍内,這麼快的胎心說明腹中寶寶可能已經存在胎兒窘迫,最嚴重的結果是有随時胎死宮内的可能!”結合對患者的查體,馮醫生判斷,這名患者很可能是胎盤早剝了!
網絡圖
小麗的各項體征及表現都指向胎盤早剝這個可怕的疾病。随着時間推移,胎盤剝離面積會越來越大,對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必須争分奪秒!
“立即通知手術室、麻醉科,要緊急剖宮産手術,呼叫兒科醫師到手術室搶救新生兒……”就這樣,一場“生死時速”在杭師大附屬醫院産科病房上演。
胎盤早剝必須盡快娩出胎兒,每多一分鐘就多一份危險。危急關頭,訓練有素的産科團隊、手術室、麻醉科、兒科立刻進入“戰鬥”模式。值班醫護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送至手術室,手術室的護士及麻醉科醫師嚴陣以待,已做好緊急剖宮産術前準備。醫生再次聽胎心音,胎心為170次/分。擺體位、抽血、消毒、麻醉成功、兒科醫生到位……随時做好新生兒窒息複蘇準備,啟動快速應急預案,在産房就地剖宮産。
當晚23點12分,剖宮産手術開始,切開子宮的一瞬間,大量血塊與鮮血立刻奔湧而出!胎盤1/3在子宮内已經處于剝離的危急狀态,再晚一會兒,後果都不堪設想。好在,23點15分,小麗成功娩出一名男寶寶,體重2950g,新生兒經兒科醫師複蘇後轉入新生兒科病房。
手術醫生檢查胎盤積血塊約300ml,胎盤血塊壓迹約占胎盤面積1/3,子宮呈藍紫色,胎盤早剝診斷明确。
經過多學科醫護人員的通力配合、全力搶救,母嬰平安。從确認病症緊急手術到成功脫險,前後不到20分鐘。看着心電監護儀上患者平穩的生命體征,在場的醫護人員都舒了一口氣。
産科裘雅芬主任說:“多科室緊密協作、迅速反映十分關鍵,同時各種血液制品、搶救藥物及時到位,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強大的後勤保障。”
敲重點!你需要了解胎盤早剝的3種程度:
胎盤早剝的主要病理改變是底蛻膜出血并形成血腫,使胎盤從附着處分離,内出血急劇增多,可發生子宮胎盤卒中,嚴重者還可發生彌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一系列病理改變,危及母嬰生命。
胎盤早剝根據底蛻膜出血并形成血腫的主要病理改變将胎盤早剝分為 3 種類型:①顯性剝離:底蛻膜出血,量少時無明顯臨床表現,血腫增大可出現陰道流血。②隐性剝離:底蛻膜出血,血液積聚于胎盤和子宮壁之間,無陰道流血。③混合型出血:胎盤後血液增多到一定程度後由胎盤邊緣及胎膜向外流出,偶有溢入羊水者。
網絡圖
看完上面所講的胎盤早剝的發生,很多孕媽可能要擔心了。胎盤早剝危害大,那麼識别胎盤早剝,這些危險信号你得了解:
1.陰道流血,或者破水,特别是羊水中帶血。
2.胎動比以往減少。
3.腹部痙攣性疼痛或出現背痛。
4.頻繁宮縮或宮縮一直不停。
其中,陰道流血和腹痛是胎盤早剝的最常見症狀。
最後,如何預防胎盤早剝,産科醫生說,這3項最不可忽視:
1.按時做好孕期檢查
孕檢是保證胎兒正常發育的重要手段。目前能夠檢測到胎盤早剝的,是通過超聲波檢查和分娩監視裝置。所以在孕期的時候,應該按時做好孕檢,如果發現胎盤有異常的情況,應該及早排查,避免胎盤早剝的發生。
2. 預防孕期高血壓綜合症
據研究,孕期高血壓綜合症很容易帶來胎盤早剝等問題,所以在孕期的時候需要随時觀察是否有高血壓的症狀,如果有的話及時去到醫院治療。
3. 孕期還要防止意外發生
孕媽在平時應該注意防止摔倒、碰傷等意外事情發生,避免因為外力原因導緻胎盤早剝,使胎寶寶生命受到威脅。
杭師大附院産科提醒準媽媽們,發現懷孕後一定要進行系統正規的産檢,有高危因素的孕婦還要适當增加産前檢查的次數。如發現胎動異常、腹痛、陰道流血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千萬不能存有僥幸心理,以免耽誤病情,危及自身及胎兒生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