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過年品年味兒

過年品年味兒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3 10:11:20

過年品年味兒?每個漢字都飽含曆史文化的基因和持久不息的生命力,究尋其原點,可以了解其最本真的内涵,探知言語者内心最真切的表達這是漢字的魅力,也是它饋贈給我們的新年禮物,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過年品年味兒?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過年品年味兒(新年品字悟年味)1

過年品年味兒

每個漢字都飽含曆史文化的基因和持久不息的生命力,究尋其原點,可以了解其最本真的内涵,探知言語者内心最真切的表達。這是漢字的魅力,也是它饋贈給我們的新年禮物。

年,甲骨文中,被刻成一個人背着成熟的禾,現藏于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和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頌鼎銘文》中,也均鑄成此形。《說文解字》釋為“谷熟也。”《谷梁傳·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為大有年。”由此,年最初指莊稼成熟,“大有年”更指大豐收。自古農為本,《論語·憲問》稱“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史記》稱贊周人的先祖公劉“務耕種……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焉。周道之興,自此始”,是不是重視民生,有沒有身體力行,與部族興衰息息相關。

“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為歲名。”古時禾谷一年一熟,這正契合了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周期,于是“年”又被引申為周年之年。春秋時,年已被廣泛用來指時間,《論語》中提到“年”字20次,其中指年月17次,年齡2次,年成僅1次。但當我們提到年時,我們想起的卻不隻是時間,而是時間留下的印記,是我們每個人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收獲。“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好學一生,行仁一生,執着一生,積73年之修行,以自由與道德互融,将儒家思想根植在每個人的意識裡,展示在中國曆史的步伐中,浸透在中華文化的血液裡。這樣的“年”,“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粹的傳承。從舜即天子位,帶領部下人員祭拜天地開始,過年在中國已有近5000年的曆史,是中國最傳統最隆重最喜慶參與人數最多的一個節日,集中展示了中國傳統的民族、民俗、民間、禮儀、裝飾、服飾、食、酒、茶等等文化的積澱,特别是對“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等中華文化精神内核的傳承和弘揚。

除舊布新、祈求豐年、迎春接福不談,即便祭祀神佛、拜祭祖先,也實質上在祈求自己個人、家庭、事業的和和順順,這樣的祈求,更多是希望自己付出了努力,得到應得的收獲,正如農人一樣,惟願老天風調雨順,美成其事,讓一分耕耘得到一分收獲。因此,過年,與其說是對去年“收成”的回顧,不如說是對來年生活的希冀,對向上向善、求真求實的一份誠摯願望。馮骥才先生說,“年,實際是一種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種努力理想化的生活。”生活與理想,正如知與行、自由與道德,乃至家與國一樣,有矛盾,有沖突,能夠緊緊相聯、相互砥砺,才是真正的“大有年”。

聯,有兩種解釋。《說文解字》認為“連也。從耳,耳連于頰。從絲,絲聯不絕也”,意思說,聯指連,耳朵與面頰相連,絲線連綿不絕,都是聯。這個解釋有些含糊不清,連是指人牽引着車前行,後兩種注解與此并不類同。

《漢字源流字典》認為應是“以繩貫穿器耳之意”,近代古文字研究專家林義光也指出,“凡器物如鼎爵盤壺之屬皆有耳,欲連綴之則以繩貫其耳”,甲骨文中,聯被刻成耳朵上挂了根絲線,古玺印中,耳兩旁,兩根絲線相連。這應該才是其本義。

聯,也特指對聯、楹聯、春聯。從周代懸挂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闆(桃符),到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春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唐人劉丘子撰),再到後來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以兩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連綴成一幅美好願景,再以中國特有的書法,烏黑略帶香味的墨,書寫在大紅紙上,張貼于大門之上,這是中國獨有的一種年味。

“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浩浩東風常送暖,潇潇春雨總關情”,春聯給人看引人想,也促自己思自己行,兩句話能夠令人回味再三,不僅因為其“對”,對應,對仗,對比,更因為其“聯”,正聯,反聯,順聯,逆聯,聯結,聯綴,把小我與大我、個人和社會,家和國緊密相連。

兩種、多種事物聯系在一起,往往觸發新的視角,生發新的含義,提升新的境界。聯,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解決問題的一種常見方法,更是我們思維運行的重要模式。

◎本文原載于《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趙建國),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