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家庭的教育觀念?前些日子,江蘇一位家長發布的短視頻着實在網上火了一把這位家長在視頻中怒喊:“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我們應該為這位家長的直爽和勇氣豎起大拇指這位家長說出了很多人想說而未能說的心裡話,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優化家庭的教育觀念?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前些日子,江蘇一位家長發布的短視頻着實在網上火了一把。這位家長在視頻中怒喊:“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我們應該為這位家長的直爽和勇氣豎起大拇指。這位家長說出了很多人想說而未能說的心裡話。
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很忙,時間有限、工作任務也不同。隔行如隔山。在家庭教育熱之又熱,家長為孩子學習、成績忙得不可開交的今天,一句讓“教育回歸家庭”的熱詞更讓很多家長抓狂。家長不但要為生計勞碌,為學區房操心,拖着疲憊的身心回到家,很多人還得現學現賣為孩子批改作業、做手工、點贊……試想,有多少家長有這個精力和能力?不抓狂才怪!
“教育回歸家庭”的提法真的好,然而,其中之“教育”到底指的是什麼?該教的内容有哪些?
論教育,大體可分為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論教育内容,有知識教育、品德教育、勞動教育等不一而足。所以,“教育”二字,絕不僅僅指知識教育、技能和技巧教育,它包括了更廣泛的内涵和内容。比如,學校教育是以教授大中小學生學知識,培養孩子愛祖國、愛人民、集體主義情懷為主;而家庭教育的内涵,很多人似乎明白,實際上又比較糊塗。當“教育回歸家庭”的聲音一出,很多家長,以及部分老師,便把知識教育簡單疊加在家庭教育範疇内。可是,如果老師将孩子的知識教育推給家長,家長承擔了老師的教育職責,這既串了崗,又越了位。
家校配合、家校互相支持沒錯,家長督導孩子好好學習、心有餘力者輔導孩子作業、幫助老師批改作業、幫助孩子做手工,也屬正常,但絕大部分家長不可能像老師那樣專業專職,何況許多家長并不具備學校老師那樣的知識儲備和教育技能,指導孩子學習隻會加重大部分家長的負擔,本來已有的教育焦慮更加嚴重。因此,“教育回歸家庭”的提法不是将學校教育模式,将知識教育搬到家中,也不能将老師的教育角色移植到家長頭上。
我國現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家庭教育内容應該着重從衛生教育、情感教育、智育教育方面入手。這裡的智育教育也不是指單純的知識教育,而是指通過多種途徑,讓兒童見世面,豐富各種知識,積累早期經驗。一位名為“桌子先生”的作者也說得好:“家長主要負責孩子的性格品格、行為習慣的教育,老師主要負責孩子的文化知識的教育,它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彼此有明确的界限,各有自己的任務。”老師、家長、學生、學校,這四方應該取得一種平衡。強調“教育回歸家庭”,主要講的是要求廣大家長擔負起家庭教育的責任和義務。
所謂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範圍内,指導孩子學習、生活,健康快樂地成長:學做一個善良誠信有正義感的人;學做一個知恩感恩,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學做一個勤奮踏實勇于進取的人;學做事,會做事,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技巧,學會自理、自立和自強,養成堅忍不拔,積極向上的品質;培養孩子親社會、關愛他人,熱愛大自然。這,才是教育回歸家庭最最主要的内容和本質。
具體來講,當孩子疏懶于作業,家長應督促其按時完成,告知這是他們的任務;當孩子口出不遜,家長應提醒孩子,做人要講文明講禮貌,不可乖張跋扈;當孩子遇到挫折畏縮不前,家長應引導孩子像英雄人物一樣,學會勇敢,懂得擔當,不畏懼困難。家長擔負起自己的教育責任,孩子學會做人做事,這是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最大支持,也是送給孩子童年最大最好可享用終生的禮物,比幫助孩子甚至為孩子代勞完成一項作業、完成一個手工更具有長遠意義、更有價值!
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培養兒童健康的身心和将來親社會行為方面。曲解“教育回歸家庭”對孩子健康成長不利,與培養陽光快樂、積極向上、健康有為的一代新人的要求不符,隻會造成一批批“病梅”。我們要為“教育回歸家庭”之“教育”内涵正本清源,更希望家長和老師厘清概念,不盲目跟風,回歸家庭教育的真谛。
來源:中國婦女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