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大涼山最苦的小學生

大涼山最苦的小學生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04 22:10:46

“那時的我,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直到一個人像一束光一樣照進了我灰暗的人生。”

——蘇正民

“看到他形容我是他人生中的一道光時,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動,為這些孩子們,25年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

——張俊蘭

封面新聞記者 席秦嶺 周翼 圖片由張俊蘭提供

今年這個畢業季,四川涼山籍的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本科畢業生蘇正民的畢業論文因6000多字緻謝火了。緻謝時,他訴說了自己從山裡娃成長為一名大學生的一路“坎坷崎岖”,并點名緻謝了65位曾經幫助過他、讓他的人生“充滿了光亮和希望”的人。

他的成長,離不開這65個人的接力相助。讓他第一次感到有光照進他灰暗的人生,是《天津日報》的記者張俊蘭。

25年前,因為參加扶貧采訪,35歲的張俊蘭走進大涼山,從此就與這片土地及這裡的孩子結下了不解之緣。她多方奔走募集資金,資助大山深處的孩子,托舉出一個又一個“蘇正民”,被涼山孩子親熱地稱為“張媽媽”。

辍學遇見“張媽媽”:

她像一束光一樣

照進了我灰暗的人生

在緻謝中,蘇正民深情地回顧了他與“張媽媽”的緣分:

我将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生活費全部買了學習資料,一個科目兩本,一本教輔書,一本試卷。每天下晚自習之後,我就偷偷打着手電筒,用被子蓋住,趴在床上開始學習這些附加的學習資料。偷偷一個人在校園最不起眼的角落裡背課文、練習漢語,練到走火入魔到睡覺時的夢話都在練習漢語。

大涼山最苦的小學生(火遍全網的涼山大學生蘇正民)1

張俊蘭和蘇正民在天津合影

我的學習成績、漢語水平突飛猛進。我原以為,我能夠通過努力讀書走出大山,但父親離世的噩耗打碎了這個夢想。多年來,父親為了我們三個子女的教育日夜操勞,最終積勞成疾,患上了多種疾病,從心髒病到肝囊腫、肺水腫。

父親的醫療費用也讓這個本就風雨飄搖的家庭雪上加霜,欠下無數外債。我和姐姐都選擇了辍學,她選擇了去廣東,我選擇了留在祖祖輩輩們耕耘的那片土地。

那時的我,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直到一個人像一束光一樣照進了我灰暗的人生——天津日報的張俊蘭記者,正是她用瘦弱的身軀,在二十多年的歲月裡幫助了上萬名像我一樣的涼山貧寒學子重返校園。

對話張俊蘭:

被形容為一束光,

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動

這束光,不僅僅是每年2000元的定向資助金,還有心靈深處“潤物細無聲”般地給予、呵護。

有了這個資助,蘇正民終于可以重返校園。

千裡之外的張俊蘭如何知道蘇正民的故事?這得從25年前的那次扶貧采訪說起。

大涼山最苦的小學生(火遍全網的涼山大學生蘇正民)2

張俊蘭和她受助的孩子們合影

1997年,張俊蘭作為《天津日報》的記者,代表天津地區新聞工作者參加“中國百名記者志願扶貧團”到涼山州采訪。當她深入到大山時,被“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房屋不蔽”的貧困場景震撼。回到天津後,張俊蘭撰寫了“涼山紀行”系列報道,引起了強烈反響,數萬讀者捐款捐物。

“我辦公桌上的電話開始不停地響起,讀者來信也紛紛寄往編輯部,在我的辦公桌上堆成一座小山。”至今,張俊蘭還記得當年的盛況,她說,年過七旬的老人來了,拿出節衣縮食省下的養老金;老師們來了,把孩子們自願捐獻的零用錢送給涼山的孩子;貧困區薊縣的農民代表來了,送上一個很大的紙包,裡面是幾角、幾元、十幾元、幾十元聚在一起的捐款,分分角角加在一起竟然有五千多元;一個不願披露姓名的女教師,獻出參加工作後的第一份工資,用于資助瀕臨辍學的涼山貧困生;白手起家的制鞋廠廠長毅然捐獻4000雙優質雪地鞋……

張俊蘭不僅把好心人的心意背到了涼山,還為涼山建起了希望小學,開辦孤兒班、女子班等,為山裡的孩子募集資助金等。

大涼山最苦的小學生(火遍全網的涼山大學生蘇正民)3

涼山布拖縣父老鄉親的盛情:守候迎接遠方的女兒,為她穿上彜族的盛裝。

正是在做這項慈善事業的過程中,蘇正民進入了張俊蘭的視野,并成為她幫助的衆多孩子中的一員。

張俊蘭說,蘇正民重返校園後學習成績不斷上升。有一次,她再到涼山時,蘇正民帶着讀書筆記去住處找她談心。“我看見他在筆記本上摘抄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名言,就覺得他是一個特别善良、知進取、有志向的孩子。”

蘇正民考上大學後,要在北京讀一年預科。張俊蘭買了吃的去北京看望他,看到他在北方嚴寒的天氣裡衣服單薄,張俊蘭給他籌到了全套溫暖的冬裝,還把他接到天津家裡玩。

蘇正民在論文中提到了張俊蘭,也感謝了她,但并沒有告訴她。“是一位朋友看到新聞後,通過微信轉發給我的。”張俊蘭說,她沒想到蘇正民會用論文緻謝的書面形式感謝她。對此,她既感到欣慰又很感動。“看到他形容,我是他人生中的一道光時,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動,為這些孩子們,25年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

他們用行動回報家鄉

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據《天津日報》報道,25年間,受社會各界委托,張俊蘭在涼山建設了三所希望小學,在七所院校設立獎、助學金,與愛國慈善家共同努力創建了60多個孤兒班、女子班,幫助了數以萬計的涼山貧困學生和孤兒。

張俊蘭資助過的孩子一個個長大,有的完成了義務教育,有的考上了中專、中師,有的考上了大學,有的念完了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大涼山最苦的小學生(火遍全網的涼山大學生蘇正民)4

2006年,張俊蘭在涼山鄉村工作,給孩子們贈送水果。

張俊蘭施過的援手、走過的路,正在被受助于她的孩子接續。

拉克子黑大學畢業後,回到涼山,在《涼山日報》當記者,不僅書寫了大量涼山扶貧報道,還曾主動申請前往脫貧攻堅一線,幫助大山裡的鄉親們脫貧緻富、振興鄉村。

2017年,憑借努力,蘇正民考上了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民商法專業,走出了大山。今年,蘇正民被學校保送研究生,他決定回到家鄉支教一年再繼續學業。他在論文緻謝的結尾寫道:“阿蘇唯有繼續努力學習,帶着知識回到大山,幫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紮根最基層,永遠做這片黃土地上最忠誠的兒子,默默耕耘一生以求回報黨和國家、社會好心人士以及你們對我和家人多年來無私的關心與幫助。”今年7月,蘇正民就将回到涼山支教和繼續他發起的慈善項目涼山阿依助學計劃,去幫助像他當年一樣處于困境的“阿依”們用知識改變命運。

今年5月,張俊蘭正式退休了,而她當年播下的愛的種子,正生長成一棵棵可為他人遮風擋雨的樹苗。愛,正在延續。

對此,張俊蘭很驕傲,“曾經幫助過的學生,一個個都用行動回報家鄉,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