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個好地方,天府之國,物阜民豐。四川盛産中藥材,其中道地藥材有大黃、黃連、附子、花椒等等數不勝數,因為這些藥,才有了蜀中無數的中醫大家,田鶴鳴、陳鼎三、蒲輔周、任應秋、範仲林、盧鑄之......,名家林立,中醫學造詣讓人敬佩。
四川古為蜀國,産自四川的道地藥材有的前面冠以蜀,有的則冠以川字。如花椒又稱為蜀椒,黃連被稱為川連,大黃被稱為川軍(大黃在中醫中有将軍一稱,因此川大黃簡稱為川軍)。我們今天探讨一味活血化瘀的中藥——芎藭。因為芎藭亦為四川的道地藥材,因此便有了我們熟悉的稱呼——川芎。
談起川芎,不論你是學中醫或者不學中醫的人,第一反應可能都是活血化瘀,因為許多川芎的制劑功效都是活血化瘀。的确,川芎活血化瘀的功效,在自己諸多功效中是排在第一位的,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許多不被大家所知的功效。
《神農本草經》記載川芎: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中風入腦,為風邪從足太陽膀胱經而入,膀胱經循行過腦(《靈樞》載足太陽膀胱經“其支者:從巅入絡腦,還出别下項”),中醫稱慢性頭痛為頭風,風邪侵襲入腦,則頭痛不止。可見《神農本草經》亦将治療頭痛作為川芎的第一功效,因其祛風止痛作用良好。
易水學派的創始人張元素認為川芎治療頭痛的效果十分出衆,因此在《醫學啟源》中他寫到“頭痛須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經藥”,可見張元素對于川芎治療頭痛的認可。但并不是頭痛就要用川芎。
風寒濕三種不正之氣侵犯人體肌表,其中寒氣重的以疼痛為主,因此稱為痛痹;以濕氣為重的表現為肢體的重濁,活動不利,《黃帝内經》載: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由此可見濕熱在表可以表現為拘攣與肌肉痿弱,這是兩種截然相反的表現,但根本的病機都是濕氣。川芎性溫味辛,辛能發散,行血行氣,将體表的寒濕邪氣祛除,因此可以治療寒痹,筋脈拘攣不舒展。
人體被金石所傷,血液離開了循行的經脈,變成了無用的瘀血,瘀血不僅無用,反而有害,需要将這些瘀血排出體外,或者在體内消除,這牽扯到瘀血的治療方法,是消法或者下法的問題,本篇不做詳細論述。川芎的作用是緩慢消除這種瘀血,從而減輕患者的症狀。同樣的道理,如果瘀血在女性的子宮中,阻擋了人體正常血液的運行,會出現多種症狀,比如閉經、不孕等,川芎亦是通過活血化瘀的功效,使瘀血除去,人體自然恢複正常。
川芎為血中氣藥,行血中之氣,在活血化瘀的同時,可以行氣,氣行則血更加容易運行,血行則瘀血漸漸可以消除。瘀血化而疼痛自止,川芎的止痛作用不僅來源于活血化瘀,同時可配伍用于多種氣血郁滞的疼痛。因為川芎辛散之力較強,因此對于虛損行疾病導緻的疼痛則不适合,辛散而傷氣血,氣血本就不足,徒傷氣血則加重這種不足,反而使原有的症狀加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