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女孩在二十四五歲就做了媽媽,即便是晚育的媽媽也通常在三十歲前就會選擇要一個寶寶。而現在大部分年輕的媽媽們都會選擇盡量母乳喂養孩子,在孩子一歲以後才考慮用奶粉喂養。
可這些年輕的媽媽們也因此時常會遇到一些尴尬的情況,比如在公共場合下孩子餓的哭喊,這些媽媽們應該及時給孩子掀開衣服喂孩子奶喝?還是應該顧忌公共場合而默默忍耐孩子餓的哭鬧?
近日有位年輕的媽媽帶孩子乘坐公交時,就遇到這樣的尴尬情況了,原本安靜的孩子突然不老實起來,甚至開始哭喊。這位媽媽再三哄着孩子都不管用,在确定孩子不是拉尿原因後,知道孩子是餓了。可畢竟在公交車這樣狹小的環境下公開喂孩子奶喝,不僅作為媽媽的女孩尴尬,同時也會讓不少身邊的乘客感到不自在。
這時孩子的媽媽已經看到不少人對孩子的哭鬧表現出了不滿,顯然孩子越哭越大聲的嗓門也影響到了其他的乘客。不過畢竟是小孩子,大家也都在默默的忍受,不方便出面指責。可離着到站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即便下車也未必能找到适合的地方喂孩子奶喝。
經過再三猶豫,這位年輕的媽媽終于小心翼翼撩開自己的衣服,選擇給孩子喂奶,看着孩子認真乖巧吃奶的樣子,可以看出這位媽媽松了一口氣。但接下來,卻聽到車上不少上年紀的人,對這位媽媽的做法開始指指點點了,甚至有些人還閑言碎語的說這是有傷風氣,應該考慮公共場合的形象。
不過也有人卻替這位孩子的媽媽辯解,雖然說話聲音不大,但周圍的人卻都聽到了:“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不是自家的孩子當然不心疼。”可見,并不是所有人都覺得這位媽媽的做法有什麼錯的。
或許是覺得周圍的人因為自己産生争執有些過意不去,又是歉意也有委屈的說了一句:“我也不想的,隻是寶寶餓的哭,我看着心疼。做媽媽的真的沒辦法看着寶寶挨餓放任不管。”聽到這句話,那些議論的人都安靜了下來,車上許多的女性朋友們拍手叫好。
其中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或許是所有人都覺得尴尬,又或者是大家很自覺的不願驚擾到吃奶的寶寶。原本有些嘈雜的公交車,竟然變得安靜很多,甚至少數人在說話時,也有意壓低了聲音,這與公交車内一直以來嘈雜的環境簡直無法同日而語。
不過在這裡還是提醒諸位年輕的媽媽一些注意事項:
1.帶孩子外出時,注意周圍的環境
如果寶寶還小,甚至還不到6個月大,那麼建議父母不要經常帶着寶寶到嘈雜的公衆場合,也包括像公交車、地鐵這樣的環境。
除了環境嘈雜容易對孩子産生影響,驚吓到寶寶外,更重要的是因為這樣的公共場合,空氣和環境中潛在着危害寶寶健康的病菌,所以最好避免這些風險。
2.如果帶寶寶出來,最好身邊有人陪同
就像是這位媽媽給孩子喂奶時,如果身邊有老人或愛人陪同的話,就可以準備一塊布或者是衣服幫孩子的媽媽遮擋一下,也能避免不少尴尬。
而且,媽媽自己帶孩子出去,萬一出現特殊情況,媽媽既要照顧孩子,又要處理事情,就會手忙腳亂。所以為了媽媽或者寶寶的安全,媽媽帶孩子出去,最好是有人陪同。
除此以外,在帶寶寶出來時需要檢查必備品,比如奶粉、熱水、尿不濕、紙巾等等,在寶寶有需求時,随時可以滿足寶寶的需要。
最後一點,也是最主要的一點,如果寶寶真的餓了,該在公共環境下喂寶寶奶喝嗎?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不過我想大部分媽媽,都會選擇喂寶寶的。其實,媽媽可以随身準備一個小被單,在需要的時候可以适當遮擋,為孩子撐起一個類似小帳篷的空間給孩子喂奶。
對于這位母親的做法,你覺得她有傷風化還是認為這位母親很勇敢、做的對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談談你對此事的看法吧。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