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1989年從吉林大學考古系畢業,許衛紅跟着同樣做考古的先生來到陝西。前20多年在秦始皇帝陵的兵馬俑考古,2009年兵馬俑一号坑第三次發掘啟動,許衛紅還擔任了現場領隊,算是研究秦始皇的兵;2014年許衛紅轉到鹹陽城遺址,開始勾勒中國第一個帝國都城鹹陽的輪廓,所以她給自己的新書起名叫《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與城》。
書中透露了她的3個奢望:第一個是擁有一個空心磚的拓片,第二個是能碰到一塊龍紋空心磚。“龍行踏绛氣,珠聯又璧合”的龍紋空心磚,我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地下一層的古代中國陳列展中見過,是1974年鹹陽城秦一号宮殿遺址出土的。長方形,首尾相銜、相互交織的兩條龍,環抱三個玉璧形圖案,遍布卷雲紋。磚長百厘米,寬不足40厘米,厚15厘米左右,可能是用來鋪設宮殿踏步的。第三個奢望是想在鹹陽城遺址也找到秦始皇陵那種石台階,因為它是高等級建築的代表。奈何鹹陽城曾經大火三月,宮阙萬間都做了土,想找到基本上是大海撈針。
沒想到“秦磚”竟成了女考古學家的心病!可别小看磚瓦,鹹陽城遺址出土的筒瓦、闆瓦、槽瓦證明那時制瓦已有相當規模和水平。考古人證明了阿房宮并沒有最終建成,但也證明了杜牧的《阿房宮賦》所描寫的負棟之柱、架梁之椽、釘頭磷磷、瓦縫參差并非虛言。我們常說的漢承秦制,至少在建築上得到足夠的證明。這就是考古學家所追求的那點兒“有意思”吧。
這本書的内容可以分為兵馬俑和鹹陽城兩部分,我感興趣的是她在鹹陽城考古的新鮮體驗。秦始皇陵和兵馬俑畢竟是秦始皇人生履曆的最末一欄,鹹陽城才是之前的輝煌。
秦國經曆了九都八遷之後,來到鹹陽。鹹陽城初建于孝公、惠文王時期,核心區位于渭河以北。秦始皇大興土木,對鹹陽城進行過擴建、改建,“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規模的宮殿也許真實存在。我國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國家的真實面貌,就深藏在現在的城市之下。它和為都300年之久的雍城不一樣,和商鞅變法的栎陽城不一樣,而這些不一樣,需要通過考古來揭示。這注定是一條艱辛的路,許衛紅不知道未來的路有多長。
和墓葬考古不同,一座城市的考古,需要了解它的功能分布,尤其是找到它的手工業作坊區的密碼。如今許衛紅大緻可以說出當時不同制造業的區域分布。比如手工業遺存分布點主要有位于東北方的柏家咀、靠近鹹陽宮遺址區的聶家溝和胡家溝的手工業作坊區,以及位于西南方的長陵車站遺址區。東北區和西南區分工明确:在制陶方面,東北區主要生産建築材料,西南區則負責制造生活器皿;冶金方面,東北區負責金屬鑄造和器物澆鑄,西南區則負責原料的回收與利用;制骨(用獸骨制作骨笄、骨簪、骨針、骨錐等)方面,東北區負責生産“奢侈品”器物與商品交易,西南區負責原料選取、堆積。這樣的内容聽起來很乏味,卻是一座城市最生動最活躍的因子。
除了找到城市的骨骼、肌理,還可以找到哪些飽滿的細節?府庫是貯藏财物的“國家級倉庫”,存放着銅鐘、石磬等國家禮樂器組合。石磬一直是古代重要的禮儀樂器,對材質和制作技藝要求很高,制作成型後要打磨、調音。鹹陽城府庫建築遺址發現大量編磬殘塊,盡管殘碎嚴重,但有使用痕迹,殘塊上有“北宮樂府”的小篆刻文。我們總認為“樂府”是漢武帝以後才設立的機構,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文物将樂府設立的時間提前到了秦代。
新成立的秦漢新城是國家級新區西安鹹陽區的中心,300多平方公裡的面積内有1/3是遺址保護區,考古工作在經濟發展與文化管理的雙重壓力下進行。很多時候考古工作是在與城市建設的推土機進行比賽,稍不小心,秦帝國繁華首都的宮殿、道路、水網等遺存就灰飛煙滅。更令人沮喪的是,鹹陽城遺址的可視性、觀賞性肯定不如兵馬俑,短時間内也不具備條件成為吸引眼球的新的“掙錢”增長點。
許衛紅的這本書,可算是考古成果的最快最新轉換。讓對考古完全外行的人也能看出考古的思路和方法,這是最大的成功。對考古近30年的癡迷,讓作者有辦法将看似細碎的考古日常在書中安排得妥妥帖帖各安其位,每一個小标題都充滿靈動,撩撥着你一探究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