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用到一個詞叫做“洗耳恭聽”,他表示恭敬地、專心地聆聽别人講話,常用來表示對别人的尊重,同時也能顯出自己很謙虛。然而,聽的多了、用的多了你就會發現,這個詞其實就是一句假惺惺的客套話,是一種假客氣。
今天我們不聊“洗耳恭敬聽”,聊一聊另外一個詞——“許由洗耳”。這個詞雖然跟“洗耳恭聽”長得很像,就像雙胞胎兄弟,都有“洗耳”兩個字,但是它們所表達的意義卻是大相徑庭,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老大處事圓滑,老是跟人假客氣,老二是個烈性子,惹急了他對你是真不客氣。下面呢,我們就來具體聊“許由洗耳”這個故事。看看它蘊含了一種怎麼樣的不客氣。
“許由洗耳”的故事發生在上古時代,記載于漢蔡邕《琴操·河間雜歌·箕山操》,裡面詳細記述了許由洗耳的原因、經過、結果等。許由(約前2323年~前2244年),字武仲,生活在堯時代,是一位德才兼備、志存青雲的賢士,以清高而有志節聞名于世,在百姓當中口碑很不錯。他結志養性,優遊山林,生活逍遙自在似神仙。其實,說白了就一流浪漢。
《琴操·河間雜歌·箕山操》裡面還有一則故事《許由棄瓢》記載了他的生活狀态:“許由者,古之貞固之士也,堯時為布衣,夏則巢居,冬則穴處,饑則仍(依)山而食,渴則仍河而飲,無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飲之。
故事裡說的很清楚,“夏天就住在樹上,冬天則住進山洞裡,餓了吃山上的野果,渴了就用手捧着河水喝。這不是流浪漢是什麼?就差撿垃圾了,活脫脫一個“流浪大師”,一副放蕩不羁的模樣躍然于紙上。
當時的部落聯盟首領(當時的皇帝)是“堯”,已經86歲了。這個耄耋老人忽然有一天感覺到自己年事已高,好些事情做起來感到力不從心,于是就琢磨着物色一個優秀青年人作為接班人,來接替自己管理天下。當時的帝位還不是世襲制,實行禅讓制,也就是誰能誰來、誰占誰上的那種,who can who up!
有了這樣的想法後,他就開始留心四處打聽,造訪天下。老堯頭終于打聽到了民間有一個叫“許由”的人,聽說“這小夥子不錯,挺帶勁”。于是就暗地裡對他進行了考察。經過幾次簡單的接觸,老堯頭發現這小夥子挺能聊,家國天下,無事不通,确實挺有才。發自内心地給他豎起大拇指“我靠,這年輕人,啧!啧!啧!”于是,決定讓他來接替皇位,把天下交給他來管理。
許由以清節聞于堯,堯大其志,乃遣使以符玺禅為天子。
沒想到竟然被這貨給拒絕了。
于是許由喟然歎曰:“匹夫結志,固如盤石,采山飲河,所以養性,非以求祿位也;放發優遊,所以安己不懼,非亦貪天下也。”
許由說了:“一個人立下了志向,就會堅如磐石,不可動搖。我志不在天下,而在山水之中。餓了,就上山采些果子充饑,渴了,就捧幾口河水喝。我這樣悠然自得,在這清幽的環境中修身養性,真是其樂無窮。”這樣拒絕還算是比較委婉的,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叫做“最近挺忙的,實在沒空,手頭還有好多事呢”。這就是“許由拒堯禅”的故事
許由拒堯禅
老堯頭就這樣被硬生生碰了一鼻子灰,不過從心裡更加敬佩這貨,以為他是謙虛。“文化人嘛,避免不了有些矯情,過幾天也許會改變想法,讓他再考慮考慮”,過一段時間再說。
萬萬沒想到,這貨回家後駕着驢連夜就逃跑了,連行李都沒來得及收拾。跑到了颍水之陽的箕山之下(石家莊市北部行唐縣境内),在這裡耕田種菜,隐居下來,不再出去。
于是許由以使者言為不善,乃臨河洗耳。
過了一段時間,老堯頭天天琢磨,“這麼賢良的一個人,不為國家效力,不為人民謀福利,可就白瞎了一身的才藝。實在不願意接替皇位,幫我一塊打理天下也好啊”。便又派使臣去請許由,沒想到這貨已經找不到了。于是就派人滿世界尋找,最終還是被找到了。使臣按老堯頭的想法跟許由說:"如果實在不願意接受帝位,則希望能出來當個"九州長"。不料聽了這個消息,這貨更加厭惡,“我連皇位我都不稀罕,還在乎你一個小小的九州長?”一邊搖頭一邊掏耳,跑到山下的穎水邊去洗耳。就差罵“滾”了。這就是“許由洗耳”的事故。
許由洗耳
樊堅見由方洗耳,問之:‘耳有何垢乎?’由曰:‘無垢,聞惡語耳。’堅曰:‘何等語者?’由曰;‘堯聘吾為天子。’堅曰:‘尊位何為惡之?’由曰:‘吾志在青雲,何仍劣劣為九州伍長乎?’于是樊堅方且飲牛,聞其言而去,恥飲于下流。
許由正在穎水邊上洗耳,許由的一個哥們巢父(這玩意兒和許由一樣,也是上古堯時的隐士,山居不營世利,以樹為巢而寝其上)牽頭小牛來河邊飲水,發現許由正在洗耳,便問其緣由。許由就把老堯頭非要請自己出山的煩心事跟巢父說了。并且說我聽了他們說這樣不幹淨的話,髒到了我的耳朵,感到一陣陣“幹哕”,趕緊洗洗耳朵。
原以為巢父會贊揚他的高風亮節,沒成想這哥們聽了卻說:“該,讓你識幾個字就到處招搖到處pian,到處顯擺到處浪,你要是好好待在山上安生點,哪來的這些煩心事啊!純屬自找的,你這不是清高,你這是沽名釣譽,還洗什麼耳朵。我牽牛到上遊去,你别髒着我的牛了。”于是就牽着牛到上遊去飲水。據說現在箕山下有牽牛墟,颍水邊有一孔泉叫犢泉,石頭上還保留着小牛的蹄印,傳說是巢父牽牛飲水的地方。這就是“巢父問答”的故事。
最終,許由也沒有接替老堯頭的皇位,也沒有出來為官,隐居于箕山之下,死後埋葬于箕山之巅,後人稱箕山為“許由山”。在行唐縣的西北部,距離縣城30公裡,有一座山可能就是許由山吧,山上刻有許由的雕像。
後來這個老堯頭就把皇位禅讓給了舜,交接時跟舜說:“箕山之下有個貨挺帶勁的,你有什麼難事可以讓他給你出出主意”,舜把許由尊為師,後舜又把皇位禅讓給了禹(治水的哥們),又把許由推薦給了禹。後人稱許由為“三代宗師”。許由因拒堯禅,被後人稱為“隐士的鼻祖”,被後人廣泛流傳,廣為稱頌。許由洗耳的故事,在全國多地均有流傳,且有不同的版本,但情節都是大同小異。
所謂“隐士”,是指隐居不仕之士,又被稱作“高士”。他們大多都身居山野,滿腹經綸,恥于為朝廷效力。有的是因為厭倦官場的黑暗,有的是看清了官場的險惡。
許由之後,各朝各代不乏隐士,著名隐士有漢代嚴子陵、東晉陶淵明、唐代孟浩然、宋代林逋,他們都遠離朝堂,深居山野,或過着悠閑的田園生活,或結廬于山林之中,并由此形成了特有的隐逸文化。
在石家莊北部的行唐縣域内,有一個村莊叫做“許由村”, 村名源于“唐堯訪賢”說。據說是許由的故裡。
據《行唐縣志》記載:“為傳說‘唐堯訪賢’中的賢者許由的故裡,因名”。
許由村在穎水河北面,在穎水河南面還有一個村,取名為“穎南”
這就是“許由洗耳”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是家委老師,謝謝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