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賈府被抄家誰逃出來了

賈府被抄家誰逃出來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5 14:24:50

《紅樓夢》第四回,賈雨村剛憑賈府勢力起複金陵,便遇到一樁人命案子,在這次辦案過程中,在門子的提醒下,賈雨村有幸見到了官場中流傳已久的“護官符”。

薛家,與賈、史、王同處“護官符”内,并稱四大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同氣連枝,俱有照應。關于薛家的财富之盛,“護官符”如此寫道: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賈府被抄家誰逃出來了(薛家賴在賈府多年不肯搬走)1

然而,自打薛家出場,無論從排場或各種生活細節來看,這薛家似乎不在其他三個家族同一水平上,看着似有苦衷。

薛家進京時,給出的理由有三:探親、送寶钗待選及入戶部銷賬。但從薛家的行為來看,這三個理由絲毫站不住腳。

首先,薛家進京後便直奔賈府而來,雖然原稱要住王家,而王子騰合家離京上任,但薛家在京是有房子的,為何不提前派人收拾住進去?

其次,薛姨媽稱住賈府可以約束薛蟠,但薛蟠住進賈府後反而比之前更壞十倍,薛姨媽為何還是不願搬走?

隻能說這一切,原就是薛家的算計,而早在住下梨香苑的當天,薛姨媽便跟王夫人道:

一應日費供給一概免卻,方是處常之法。

賈家隻當薛家短住,薛家卻打定主意“處常”,實在令人無奈啊。

那麼薛家堂堂一個皇商,家财萬貫的,為何要放着金陵老家不住,家中生意不做,京城房子不住,非要住進親戚家呢?無非是因為——薛家敗落了。

賈府被抄家誰逃出來了(薛家賴在賈府多年不肯搬走)2

薛父去世後,薛家無一能運籌謀劃者,寶钗資質過人卻受限于女兒身,而薛蟠年幼懵懂,故家中生意多被主管、買辦及夥計們拐騙了去,不出幾年,生意凋敝。而彼時薛家遠離京城,也落後于其他三個家族不少,更有脫離貴族圈子的趨勢,故急需一個緊密維系原本圈子的資格,放眼望去,隻有寶钗可能做到,那就是入宮。誰知半路薛蟠鬧出人命,路上耽擱大半年,寶钗也失去了待選機會,那能有何辦法?退而求其次,想方設法攀上賈家這門親事吧,所以,薛家住進賈府後,“金玉良緣”便鬼畜般出現了。

“金玉良緣”在賈府散開後,賈母必定是聽到的,但一直裝作沒聽見,但心裡難免不滿。故一連采取行動表示拒絕,甚至到了攆人的地步。譬如為寶钗過生日,敲打其已經到婚配年齡,該嫁人了;又譬如大觀園建成後,讓薛家搬出梨香院,由十二個戲子居住,賈府的房屋何其多?為何非得讓戲子住進梨香院呢?無非是讓薛家識趣搬離賈家罷了。更有清虛觀打礁中,賈母直言寶玉不宜早娶,再等幾年,隻差告訴薛家“有能耐就繼續等着”的意思了。

賈府被抄家誰逃出來了(薛家賴在賈府多年不肯搬走)3

可饒是如此,薛家還是像狗皮膏藥一般黏住了賈府,裝傻充愣就是不肯走。有趣的是,或許在現實生活中,作者曾遇到這樣的人家,并給其家族帶來了禍事(《紅樓夢》中,賈府最後也毀于一場大火,有人認為與薛寶钗有關,而現實中曹家也曾遭遇火災),使其分外憎恨這樣的人,故在文中,作者用一則故事暗諷其為“瘟神”。

在第三十九回,劉姥姥二進榮府後投了賈母的緣,當夜給衆貴族太太、小姐、少爺們講故事,其中講到了一個“雪下抽柴”的故事,故事中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孩穿着大紅襖子,白绫裙子在抱柴火。講到一半,賈府東南角馬鵬走水了。賈母因覺得不吉利便叫停,可寶玉還對此念念不忘,後來跟劉姥姥繼續打聽,得知這個女孩早逝,但其父親因太過思念她,便給她蓋了座廟。這姑娘後來成精,“常變了人出來各村莊街道上閑逛”。

賈府被抄家誰逃出來了(薛家賴在賈府多年不肯搬走)4

寶玉聽後派茗煙去找,誰知茗煙回來稱并未在劉姥姥說的地方找到廟宇,隻有“東北上田埂子上才有一個破廟”。進去一看,是個瘟神!

在劉姥姥進府後,一連講了兩個故事,一個故事明眼人一聽就知道影射賈珠和寶玉,那麼這個“雪下抽柴”的是誰呢?諧音上一聽,就是“雪抱柴”——薛寶钗。而縱觀全文,寶钗與大紅襖子和白绫有着緊密聯系,第八回寶钗就穿着大紅襖子,而第三十三回,寶钗為寶玉繡的鴛鴦就是白绫紅底。所以,這個雪下抽柴的姑娘就是薛寶钗。

但是,這個姑娘竟然成了瘟神。與瘟神廟的位置一般,梨香院也是在賈府東北角,梨香院被挪用後,薛家搬到的幽靜房舍居然還是東北角,文中幾次點到東北,竟然是薛家居住的方位和瘟神廟的方位。這意味着什麼?薛家就是瘟神,而這神一來就不肯走了,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啊。

賈府被抄家誰逃出來了(薛家賴在賈府多年不肯搬走)5

​《紅樓夢》是批閱十載,增删五次的文壇巨著,作者行文筆法變幻莫測,最擅褒貶不定,真假互形之事,對于寶钗,作者是表面上大加贊揚,但在細節中又常見矛盾,可知是明褒暗貶,那麼關于薛家的蠅營狗苟,暗諷一句“瘟神”,有何怪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