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愛蓮說好句

愛蓮說好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19:20:52

文/小白說華史

周敦頤《愛蓮說》:

愛蓮說好句(愛蓮說我不愛菊)1

書法:《愛蓮說》

周敦頤(生于1017年-卒于1072年),北宋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字茂叔,号濂溪,道州營道人(今湖南道縣),他是北宋五子之一。

北宋五子:周敦頤、程颢、程頤、邵雍、張載

同時,他還是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在中國哲學史上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他的文學作品雖然相比其他大文豪少了一些,但《愛蓮說》這篇散文卻是千古名篇。周敦頤通過對蓮的形象與品質的描寫,頌揚了蓮花那堅貞不屈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自己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灑脫之胸懷,以及自己對蓮花高潔品質(花中君子)的追求。

下面,小編給大家賞析這篇千古流傳的《愛蓮說》。

《愛蓮說》是一部詠物作品,它運用了中國古代詩文中最傳統的一種表達方式——托物言志,它不是直接地表達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将情感寄托在某一個具體的物象上。

作者以“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開頭,引出要讨論的對象——花草樹木。蕃,就是多的意思。衆所周知,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喜愛的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有很多,這已經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了。那麼既然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就應該有很多的例子可以例舉,但作者周敦頤在文中隻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是“晉陶淵明獨愛菊”,第二個是“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因為愛菊和愛牡丹,這是兩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愛蓮說好句(愛蓮說我不愛菊)2

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

  • 陶淵明愛菊

衆所周知,東晉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很愛菊花,留下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名句。菊花一般是開在百花凋零的秋季,它具有迎霜鬥寒的品格,這也正好暗合了陶淵明那不為五鬥米而折腰的性格特點。同時,菊花的這種傲然物外也契合了陶淵明不與世俗交往的隐士情懷。

  • 世人愛牡丹

李肇《唐囯史補》:京城貴遊尚牡丹,三十餘年矣。

白居易《買花》: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從以上可知,唐朝人非常喜愛牡丹。但,那濃豔、肥碩且雍容華貴的牡丹,隻适合于那些富貴門第之人賞玩,它是富貴和奢靡的象征,與菊有着明顯的不同之處。

菊花與牡丹,針對的是不同階層的不同人物,它們各有各自不同的象征寓意,所以,作者借用它們來作為典型的例子。

接下來,作者筆鋒陡轉,“予獨愛蓮”,表明自己的觀點——自己最喜歡的既不是菊花,也不是牡丹花,而是蓮花。

讀到此處,我們大概也就明白了,在此之前作者為什麼要例舉菊和牡丹了,他這是要為自己獨愛蓮做鋪墊。這就是一種鋪墊的寫作構思技巧。先把菊和牡丹亮出來,為自己後面的獨愛蓮做鋪墊。那麼,周敦頤獨愛的這個究竟有什麼好,以至于讓他抛棄了菊和牡丹這兩種世人争相喜愛之物呢?

愛蓮說好句(愛蓮說我不愛菊)3

《愛蓮說》中蓮的形象

在周敦頤的筆下,他愛的蓮,是這樣的形象: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

當我們讀到周敦頤的這些句子時,我們應當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其中之妙處、韻味。因為這些句子的背後都有其深刻的意蘊的。

出淤泥而不染,蓮雖然是在淤泥之中生長的,但是它并沒有受到淤泥的污染;濯清漣而不妖,雖然它經過了清水的一番洗濯,但是它并不因此而顯得妖豔;中通外直,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這體現了蓮的光明磊落、胸懷坦蕩的品格;不蔓不枝,蓮不生枝蔓,不長枝節,它不依附于任何的勢力,更不攀附于達官顯貴;香遠益清,蓮的香氣能夠遠播,傳到很遠的地方且更加地清香;亭亭淨植,蓮筆直且潔淨地立在那裡,這暗含了蓮的一種獨立的品格;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我們面對着蓮,隻能遠觀它而不能玩弄它,我們要油然而生敬意之心。

這些就是作者眼中蓮的形象。

于是我們懂了,作者筆下所描寫的蓮的形象都是有着其獨特且深刻的用意的。我們隻有理解了這種深層的意蘊,才能夠真正體會作者寫這篇《愛蓮說》的真正意圖之所在。同時也就能體會與前面寫陶淵明愛菊、世人甚愛牡丹所形成的一種鮮明的對比了。

愛蓮說好句(愛蓮說我不愛菊)4

《愛蓮說》

四季更叠,花開又花落,幾乎所有的花朵都是新生命誕生前華美而熱鬧的一個序曲,唯獨蓮花,它淺笑不語,臨波而立。每年夏季,随着蓮花的盛開,花心的蓮蓬中已然在孕育着豐碩的果實,而蓮子的成熟之時,也就是蓮花的枯萎之日。一個生命雖已終結,可新的生命——蓮子,卻爆發着生機,換發着新生。

蓮花,它集真善美于一身,象征着聖潔和美好的品格。

作者周敦頤對蓮花的喜愛,讓他道出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無比贊美。那麼究竟是什麼讓他對蓮花如此的情有獨鐘呢?

予謂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而蓮則是花中的君子。這就是作者對菊、牡丹與蓮的一個區分。

既然有了一個區分,那麼作者對于蓮,他所追求的又是什麼呢?

我們繼續往下看。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在作者看來,現在像陶淵明那樣愛菊的人太少了,而像我這樣愛蓮的人呢?那大概也就更少了,也許沒有了。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人們更多地喜愛的還是像牡丹這類的東西(榮華富貴)。

周敦頤的言外之意就是,更多的人所追求的是那種榮華富貴的生活,追求物質上的享受。

愛蓮說好句(愛蓮說我不愛菊)5

《愛連說》

所以,作者所寫的三種花——菊、牡丹、蓮,分别象征着三種不同的人生價值追求。

而在這三種價值追求中,周敦頤很明确地告訴了我們,他的價值追求——他想要做君子,而不是做隐士或者富貴之人。那麼,他想要做的君子到底是怎樣的一種人呢?

“君子”一詞在先秦典籍中有着非常廣泛的記載。譬如《易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另外,在《詩經》、《尚書》中也有大量的對君子一詞的使用。

在中國古代各家各流派當中,尤其是在儒家(孔子)對君子一詞更是多次地提及到。在一萬多字的《論語》中提到君子的就有一百多次。由此可見,君子代表了孔子(儒家)心目當中最理想的一個人格典範。

我們可以這樣說:

君子胸懷坦蕩、光明磊落,為人正直,具有獨立的人格,讓人敬佩。

這就是作者所想要追求的君子,他想要做的人。

君子和隐士相比,君子不僅不避世,而且還敢于擔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君子和追求富貴的人相比,他不追求個人自身的榮華富貴,而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由此我們可知,作者周敦頤當之無愧的是以君子為典範的儒家學者。

愛蓮說好句(愛蓮說我不愛菊)6

作者周敦頤

周敦頤喜愛蓮花,不僅是因為它有着清新脫俗的高潔品格,也許還因為它開在盛夏,給人們帶來絲絲的清涼之意。如果說炎熱代表着煩惱,池水代表着清涼,那麼從淤泥中生長,綻放在水面上的蓮花,則意味着從煩惱中解脫而出的一絲清淨。

周敦頤一生為官清廉,胸襟淡薄。蓮花的高潔寄托着他畢生的心志,正像他自己所說的“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在現實生活中要想做到獨善其身,除了逃避與遠離,或者還可以像作者周敦頤那樣兢兢業業地守着自己心中的那一份志節——君子之所求。

正如黃庭堅所說:

(周敦頤)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霁月。短于取名而惠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周敦頤不僅人品高尚而且胸懷灑脫。他不貪圖名聲的獲取,而是銳意進取,實現心中抱負;他淡于利祿的追求而重視民心的獲取;他自俸微薄,卻讓孤寡之人得到安樂;他不善于迎合世俗,卻能夠重視與古人為友。

愛蓮說好句(愛蓮說我不愛菊)7

這就是,周敦頤。

這就是他為什麼不愛菊、不愛牡丹,隻愛蓮的原因所在。因為他心中一直追求的就是蓮——這個花中的君子。


參考資料:

【1】《愛蓮說》

【2】《宋史》

【3】《唐囯史補》

【4】《論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