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繭成蝶。一隻蝴蝶的生長過程是這樣的。第一步,蝴蝶的卵孵化成幼蟲,并開始啃食植株的葉子。第二步,等到成熟後開始結繭化蛹。此時它會将自己包裹起來,不再進食,并在蛹中完成轉變。第三步,等到氣候變暖,成蟲就破繭而出了。最後這個過程叫破繭成蝶。
破繭成蝶的過程是痛苦的。幼小的蝴蝶舞動翅膀在殼中掙紮,努力打破堅硬的殼。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它一次又一次地掙紮。這個過程讓旁觀者感到十分痛苦。
于是乎,旁觀者使用剪刀打破堅硬的外殼,給幼蝶助一臂之力。幼蝶終于破繭而出。
但是,悲劇随後發生。因為缺少了掙紮過程,幼蝶翅膀沒有獲得足夠的力量不能飛翔。撲棱棱,幼蝶很快死去。
神童魏永康。無獨有偶,有許多神童的經曆和幼蝶相似。1歲識字過千,8歲上初中,12歲拿下物理、化學競賽一等獎,13歲考上國内重點大學,17歲碩博連讀,進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這就是曾經被譽為“東方神童”的魏永康。
20歲時,魏永康命運急轉直下。這一年,魏永康被中科院勸退,中科院給出的原因,一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會照顧自己;二是不适應中科院的知識結構,不懂得如何和别人交流,不懂得寫論文的重要性,不能按時完成論文,甚至出現成績挂科。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魏永康的媽媽。魏媽媽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提前開發孩子智力,天才的孩子讓他的媽媽感到驕傲。
為了讓孩子更安心地學習,當小時候同伴來找魏永康時,他媽媽出面擋駕。小夥伴就不再來找他了,這也導緻了魏永康不會溝通。
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學習,魏媽媽放棄其他工作家庭當起陪讀的“全職保姆”。魏媽媽還認為,孩子智商這麼高,以後培養自主能力不是難事。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時,魏永康因為有母親的陪讀,生活自理差這些問題都被掩蓋,但是到了研究生階段,已經無法适應研究生階段的生活。
退學之後,魏永康從零開始學習生活技能。用了10年的時間,他終于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結婚生子,并且還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生,他先後在上海、深圳、南京、珠海等7家公司工作過,憑借超高智力,他本來已經獲得了深圳的一份高薪工作,卻在這個時候,因病猝死,生命在38歲終結。2021年11月8日晚,魏永康走進通化街頭一家28.5元一晚的賓館,第二天下午三點,他被發現猝死在這家旅館。
魏媽媽的動機是美好的,剪繭者的願望是善良的,最後收獲的,卻都是苦果。這一現象就像哈耶克所說:通往地獄的路是由善意鋪就的。
二、認知發展有其自身規律良好的動機導緻悲劇性的結果,往往是家長“跨越式發展”心理作祟。事實上,事物有其自身規律。不尊重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
教育亦然,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其身體、大腦、認知、心理等等,都有其自身的規律。以認知為例。
認知是心理學名詞,其含義就是普通人口中的智力。心理學認為,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
心理學認為,認知發展是個過程。讓·皮亞傑(Jean Piaget)是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
他提出認知發展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感覺運動(sensorimotor),年齡是出生至2歲,基本特點包括:嬰兒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是基于他們的感覺和運動技能獲得的。嬰兒通過感官與外界互動來“思維”。
第二階段是前運算(怕熱operation),年齡是2-7歲,兒童學會使用符号(比如詞彙和數字)來反映外部世界的各個方面,但是思維沒有邏輯性。
第三個階段是具體運算(concrete operation),年齡7-11歲,兒童團的推理變得具有邏輯性。例如,學齡兒童會理解一定數量的橡皮泥在外形改變後依然保持不變,但還達不到抽象思維。
第四個階段是形式運算(formal operation),年齡是11歲以後,青少年在面對問題時能夠先提出假設,演繹出可供檢驗的推理,将各種變量進行分類和整合,看看哪一些推理會得到證實。
第五個階段是後形式思維。一些心理學家對皮亞傑理論做了發展,提出後形式思維。後形式思維的特點是“相對主義”,即認識到:真相可能随情境而改變,模糊性和矛盾并非是例外而是常态。後形式思維應對的就是處理不确定性、不一緻、矛盾、不完美、妥協等的能力,其思維是靈活的、開放的适用的和個人化的。心理學家認為,隻有少數人能到達這個階段。
如果不尊重認知發展規律,打着“不能輸在起跑線”的旗号,上着各種早教班,就好比拔苗助長,那麼其後患無窮。真正應該灌輸給孩子的是“堅持”。
有一件事情,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位企業經理跟我講了一件事情。他是恢複高考的第一批學生,班級有40個同學。當他們35年聚會時,班上同學中有兩位已經是工程院士。這兩個人在校期間學習成績不是最優秀的。但是離開校門35年中,其他同學或選擇改行,或是事業小成後不再用功,而這兩位35年如一日堅守陣地并孜孜以求。他談到一個細節。聚會中,其他同學觥籌交錯,這兩位同學伏案探讨技術問題,并且不時在餐巾紙上塗塗抹抹。
人生就是馬拉松,開局沒有那麼重要,堅持最重要。一開始就沖刺的選手,很快就會被淘汰;經不起寂寞的選手中途就會選擇退出。最後,剩下的在寂寞中堅持到終點線的選手,他們才有可能迎來最後的勝利。(楊雪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