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授為喜歡《百家講壇》的朋友們送福利了,點擊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聽”的方式獲取更多内容。
每一個“外号”,
都有一串故事。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大名,科教授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爛熟于心了。畢竟他們可能是語文課本裡,留下“全篇背誦”次數最多的詩人。
作為熱愛詩歌的好學生,科教授也是很早就知道了他們的“外号”,分别是詩仙、詩聖、詩魔。
不過科教授一直好奇,他們的這些“外号”都是誰給起的呢?
“詩仙”李白
來自賀知章的驚歎
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前往長安,拜見當時在朝中任職的賀知章,請求引薦。
兩人相見,一見如故,賀知章看到李白的《蜀道難》,驚為天人,稱贊李白為“谪仙人”,也就是從天上貶谪到人間的仙人,李白也因此譽滿長安。
李白在《對酒憶賀監二首》之一中說:“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在此之後,“谪仙人”的名号迅速流傳開來。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中寫到:“昔年有狂客,号爾谪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李白“詩仙”之名,就是從“谪仙人”演變而來。
他的詩歌,飄逸灑脫,下筆千言,不假思索,驚天地泣鬼神,可謂鬼斧神工,自然出塵。“詩仙”的美名,李白當之無愧。
“詩聖”杜甫
來自後世的稱贊
和李白當時就名滿天下不同,杜甫一生困頓,他的詩作在當時也不為人所重視,“詩聖”的美名,還是在杜甫身後數百年,才得以确立。
杜甫的詩歌,憂國憂民,反映現實問題,揭露時弊,然而盛唐的人們更欣賞的是浪漫和輝煌。
安史之亂後,唐朝政局不穩,杜甫現實主義的詩歌作品,迅速得到了世人的認可。
中唐大詩人元稹,在《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中高度評價杜詩:“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掩顔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
直到數百年後的明朝,杜甫才有“詩聖”的名号。
明朝武宗年間,陳獻章在《随筆》之六中說:“子美(杜甫,字子美)詩之聖,堯夫更别傳。後來操翰者,二妙少能兼。”
陳獻章在當時的明朝詩壇地位很高,他的評價,正式給杜甫以“詩聖”之尊。
“詩魔”白居易
來自詩人自己的感悟
白居易“詩魔”的稱号,其實是他的自我總結。他在《醉吟二首》其一中說:“兩鬓千莖新似雪,十分一盞欲如泥。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
他很清楚自己嗜詩如命,甚至是“走火入魔”,所以才給自己起名“詩魔”。
從他十五歲作成的第一首名詩《賦得古原草》,到七十五歲逝世,白居易從未停下對詩歌的追求。
在《與元九書》中,他自述其作詩的經曆:“及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谙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發早衰白。”
白居易喜好作詩到如此程度,豈不是成了“詩魔”嗎?
科教授覺得,無論是詩仙、詩聖還是詩魔,這些“外号”都非常的貼切,是詩人們一生經曆和成就的最佳總結。
那麼大家小時候,都得到過哪些有趣的外号呢?歡迎留言告訴科教授。
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百家講壇
《詩歌故人心》第二部
播出時間:2月17日至23日 12:00
監制 / 闫東 主編 /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田楚韻 于毅 姜沛辰(實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