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詩詞中必不可少的主題之一,
與愛情緊緊相關的便是相思。
提及相思,能立馬想到的詩句數不勝數,
如李白的“相思黃葉落,白露濕青苔”;
王維的“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李清照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李之儀的“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
這些詩句盡管很美,但若追根溯源,
就不得不提《詩經》中的相思情。
本期【宣宣】帶你一起走進《詩經·鄭風》中的《子衿》篇,感受數千年前古人因相思而對情人翹首以盼的心理狀态。
子衿●〔先秦〕佚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甯不嗣(sì)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甯(nìng)不來?
挑(tāo)兮達(tà)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詩經》中為何會有以相思為主題的詩詞?
《詩經》堪稱先秦時期面向現實的“藝術品”,它既是古典詩詞藝術的典範,也猶如古代政治倫理和封建禮樂文化的教科書。其中,大至國家的宗廟祭祀、軍事戰争、政治變革、宴請朝會,小到平民百姓的蠶桑耕織、婚喪嫁娶、娛樂遊玩等,都是它描繪表達的對象。正因《詩經》中涵蓋許多國家層面的内容,所以自然少不了那些服勞役、守邊防的主角,當這批人被朝廷從無數個小家中抽走,相思就成了勾連丈夫與妻子之間唯一的橋梁。
數千年前,沒有便捷的交通,沒有便利的通信,戀人分别,不知歸期,而《詩經》正是那些飽受思念之苦之人的發聲渠道,他們用詩和歌作錦書,托付濃濃相思情。
詩詞賞析
“子”是你的意思;“衿”,即衣襟;“子衿”即“你的衣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思是“青青色你的衣襟,悠悠地蕩漾着我的心扉”,同理“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則是“青青色你的玉佩,悠悠地勾起我的情思”。
“縱我不往”很好理解,就是“縱然我(是女子,)不好意思去找你”的意思。“子甯不嗣(sì)音”一句中“嗣”的讀音存在争議:一說讀sì,意指延續,繼承,放在這裡貌似不很合理,因為後面跟的“音”字,延續音信怎麼講都不太通順;另一說它為通假字,通“贻”,讀作 “yí”指贈送、遺留等,如果讀yí音,“子甯不嗣音”則指“你為什麼沒有給我一點兒音信”,整體較為通順。
“縱我不往,子甯(nìng)不來”是說“縱使我不去找你,你為什麼也不來見我”,這一句同上面一句一樣的用法,旨在突出女子嗔怪男子沒有思念自己。“挑(tāo)兮達(tà)兮,在城阙兮”,“挑達”形容情人相會見面的模樣,這句意指“(按照約定我們會)在高高的城阙相見”,結果呢?肯定是男子沒有過來,所以女子隻身一人站在城牆上眺望,焦急地等着對方,發出“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感慨。
總得來看,這是一首描寫女子思念心上人的詩作。全詩共三部分,按照倒叙的手法,盡管字數很少,卻将女子相思苦悶的心理刻畫地淋漓盡緻。前兩部分陳述男子的衣襟和衣飾令她念念不忘,試想即使是對方的衣物和飾品都給她留下深刻印象,足見其相思之深。第三部分“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我們仿佛看到高高城牆上焦急等待男子的女子,她在擔心對方不來,所以來回踱步,慌張異常,思念急迫,仿佛到了“一天不見,好像分離三個月”的地步。
整首詩沒有借助過多的外物,全靠心理描寫來表現,用極其樸素簡練的筆墨來塑造形象,這種文學表現手法就是我們說的“白描”。難怪錢鐘書先生說《子衿》“已開後世小說言情心理描繪矣”。
原創作品,轉載請标明出處。違者必究!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麻煩告知,立删多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