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司馬氏為什麼要殺曹氏

司馬氏為什麼要殺曹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2:25:38

魏晉的更替一直都是曆史的“熱點”而大家多關注的都是曹魏從亂世之中竄漢後,司馬氏在曹魏勢微之時又替代了曹魏,這很符合“天道輪回”的因果循環,這個結果也讓大衆十分滿意,但是曆史的進程絕不僅僅是因為所謂的“天道循環”而是源于各種情況交雜在一起的結果,魏晉禅代之路上不單在和曹魏宗室做鬥争,其中還有很多勢力也是阻力

淮南三叛之諸葛誕

司馬氏最終取代了曹魏是經過三代人的努力,第二代的主導者分别是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師因眼疾早逝,所以魏晉更替的第二代主導者就是司馬昭。甘露元年,司馬昭被封為“晉爵”加九錫,受殊禮,這些都是皇位禅讓之前的前兆,中間固然有一系列的推辭,但最終隻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這一時期魏晉政權的更叠已經到“白熱化”時期。

但是司馬氏除了曹魏宗室以外還有一個障礙那就是諸葛誕。

諸葛誕長期駐守淮南,而且作為征東大将軍常年身處抗吳國一線,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司馬氏也一直想将淮南納入自己的實際控制的範圍之中,對于在淮南經營已久的諸葛誕司馬昭也不敢輕舉妄動。

司馬氏為什麼要殺曹氏(淮南三叛是司馬氏在禅代之路的阻礙)1

其實諸葛誕這個人對于司馬氏的态度一直很模糊,司馬懿掌權時期,王淩起兵想要推翻司馬懿,這時的諸葛誕作為鎮東将軍領兵讨伐,而在前兩次淮南叛亂之時也堅定不移的站在了司馬氏的陣營中,作為平叛的主力。但看着司馬家的勢力越來越大,諸葛誕也開始擔心自己淮南“諸侯”的地位不保,所以在這時候選擇站在司馬昭的對立面上。

司馬昭在代魏之前,肯定不允許這樣一個不穩定因素存在,所以就派賈充去淮南試探諸葛誕,賈充說:“目前很多人都支持禅代,您對此有何看法呢?”諸葛誕直接回怼了一句:“你們賈家世代受曹魏恩惠,現在卻想着如何将曹魏的天下讓給别人?”

簡短的對話就表明自己不支持司馬昭禅代曹魏,在明确諸葛誕的态度後司馬昭就決定召見諸葛誕,諸葛誕也知道這一去必定兇多吉少,所以諸葛誕隻要一條路——反叛。

司馬昭的這一招用的很巧妙,既沒有表現出自己對于“異己”不滿,還能順帶逼迫諸葛誕先動,隻要諸葛誕先采取行動自己就有名正言順的理由清除這個隐患。

而諸葛誕的反叛和王淩、毋丘儉不一樣,此時的諸葛誕的實力根本就對司馬昭造不成多大影響,我們對比來看王淩選擇擁立楚王彪,毋丘儉是帶領六萬人渡淮,這二人都是選擇主動進攻的形式;回過頭來看諸葛誕,收攏兵力,聚糧屯田,采取的是守勢。所以諸葛誕其實并不是想反,而是被司馬昭逼迫的不得不反。

諸葛誕的反叛是魏晉禅代中大事,和王淩、毋丘儉的反叛被人統稱“淮南三叛”,但其實這三人在政治背景上還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之所以都舉起大旗反抗司馬氏也恰恰說明了他們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政治訴求。

淮南地區的地位

淮南地區和關中地區都是司馬氏比較重視的地方,而淮南的地理位置比之關中地區更為特殊,它的戰略地位和地方形式對于當時的影響都十分的巨大,在曹魏時期關中、淮南都是軍事前線,兵家要地,淮南屬于魏、吳邊界;和魏、蜀邊界不一樣,魏、蜀邊界以山陵地帶為主,僅有幾條重要的交通線相連,而魏、吳邊界雖有“江水”相阻隔,但依舊需要建立防線,為此曹魏特地在荊州、淮南兩地設置征南将軍、征東将軍來牽制吳國。

關中地區和淮南在地理位置上相比,關中地區就是一個被封閉的平原,淮南則是背靠兖州、豫州,西臨荊州相互成犄角之勢。在這種前提下魏國的策略就是以荊州、揚州為軍事前線,豫州、兖州等作為後方随時支援,在這一前提下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淮南地區的部分軍事長官要從豫州、兖州中挑選,旨在讓前線官員都了解魏吳邊境的形式,以備在發生突發狀況之時可以迅速反應,這種策略下魏國在面對吳國的時候就有了很大的優勢。

司馬氏為什麼要殺曹氏(淮南三叛是司馬氏在禅代之路的阻礙)2

三國淮南地區地圖

我們來看看曹魏時期負責淮南地區軍事的人選,就會發現很多值得細思的地方。

三國時期最早負責淮南地區的是曹魏宗室子弟曹休。《三國職官表》中顯示曹休在黃初三年從鎮南将軍升任征東将軍、使持節、領揚州刺史、行都督督軍。也就是說曹休是從荊州(鎮南将軍)被調往揚州(征東将軍)後來一直負責淮南的軍政事務,這也恰恰印證了之前的推測:魏、吳前線的長官都是淮南、荊州、揚州、豫州等前線附近州屬的軍事長官相互調換的。

也許單憑借一個曹休的“履曆”并不能說明什麼,他的繼任者滿寵也曾擔任豫州刺史,還曾經跟随過曹休對于淮南地區的形勢頗為了解,但是曹休死後滿寵前往擔任揚州諸軍事,後拜為征東将軍,滿寵“退休”後對于淮南事務的管轄有一段時間是交給了當時的鎮東将軍曹泰,這麼看來魏文帝、魏明帝時期除了前面提到的“不成文”的規定外,對于淮南地區的管轄權其實一直都在曹魏宗室的手中。

但淮南的局勢也在慢慢的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也正是在滿寵征還後發生的。

正始初年,豫州刺史王淩出任征東将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而王淩并不是曹魏宗族,而是太原王氏,王允就是太原王氏之人,漢朝末年王允緻力于興複漢室,設計誅殺董卓,在當時的影響力遠超河内司馬氏,而在王允被殺後太原王氏曾一度落寞,直到官渡之戰後王淩加入曹魏集團才有所緩和,而王淩此人在曹魏派系中并沒有太大名氣,但值得一提的是王淩在曹魏天下中的經曆和司馬懿可以相互比對。

曹操擔任丞相的時候司馬懿和王淩同為曹操佐官,但王淩也曾經和楊修一同為曹植掌管過文書,因此和曹丕自然也不會有太多交集,而司馬懿就不同了擔任過曹丕的老師,在曹丕稱帝後這二人的仕途自然有很大的不同。

司馬氏為什麼要殺曹氏(淮南三叛是司馬氏在禅代之路的阻礙)3

曹丕稱帝後,王淩出任兖州刺史後輾轉青州、揚州、豫州,很少有在中央擔任官職,但王淩才出任地方官的時候政績都十分的好,在當地風評也不錯,這麼看來王淩也是有真才實學的人。雖然王淩沒有如司馬懿一般稱伴君左右,但是在擔任過兖、青、揚、豫等東南各州後,他對于東南地區的軍政形式可以說是在整個朝中無人能比,《隋書·經籍志》中曾記載王淩對《孫子兵法》的注解,這就說明王淩也是有一定軍事才能的,再加上之前對東南各州的治理王淩在當時也能稱得上是文武雙全,雖然曹魏政權對他的并不重視,但看着人才凋敝的朝堂,他也不得不将東南地區大大權交給了王淩打理。

司馬氏的大敵——王淩

王淩也知道淮南之地之前一直是由曹魏宗族把控的,在很早之前他就想給自己留後路,所以在到任後也一定會計劃如何将淮南納入自己的專制範圍。

我覺得其實在曹丕登上皇帝寶座後王淩就開始為自己想後路了,但是他也知道在曹丕的眼皮下自己是翻不了天的,而在魏明帝時期王淩就開始嘗試将淮南控制在自己手裡,太和五年他曾上表彈劾滿寵喝酒誤事,(此時滿寵為都督揚州的征東将軍,王淩為揚州刺史)想要将滿寵排擠出揚州,但是當時魏明帝對于曹魏老臣十分信任依舊讓滿寵坐鎮要害之地,反倒将王淩調到豫州,直到滿寵歸征一年之後王淩才接替了征東将軍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派王淩接替征東将軍一職很有可能是實在沒辦法了,才将淮南地區撒手。

曹叡到曹芳時期很大一段時間朝政都是由司馬懿和曹爽把持着的,所以王淩之所以能執掌淮南大權也跟這二人之間的争鬥也有很大的關系。滿寵是曹魏老臣滿寵被召回後擔任太尉一職,可以穩定朝中人心,而且滿寵年事已高繼續留在淮南地區作用也不大,對于滿寵回朝的決定對于司馬懿和曹爽究竟有多大政治意義根據已有的資料,搜史君還分析不出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滿寵不論如何都已經不适合繼續留在淮南。

司馬氏為什麼要殺曹氏(淮南三叛是司馬氏在禅代之路的阻礙)4

這麼一來淮南就落在王淩手中了,這種情況并不是曹爽想要看到的,畢竟在此之前淮南地區一直是由曹魏宗室把控,他不會容忍淮南地區有地方勢力崛起。和削弱司馬懿在關中的勢力一樣,曹爽想采用滲透的方式将淮南重新奪回,派文欽任淮南牙門将、廬江太守,王淩也自然知道文欽是曹爽特意派來在淮南地區牽制自己的,這時淮南就開始變得越來越混亂了。

為了防止王淩在淮南地區做大,曹爽不僅派了自己的同鄉文欽還将諸葛誕也派了出去(二人都在揚州任職),但諸葛誕我們也知道他是一個政治立場十分模糊的人,雖然淮南的第三次叛亂是他發動的但是在此之前諸葛誕和各方勢力都有着不俗的關聯,一方面諸葛誕是曹爽派來牽制王淩的;另一方面諸葛誕和王淩、司馬懿都有着姻親關系,想來曹爽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因為諸葛誕插手的話比其他人插手更有利于讓王淩接受,兩方從而不會引起太大的沖突。

司馬氏為什麼要殺曹氏(淮南三叛是司馬氏在禅代之路的阻礙)5

但是在曹爽一心想要牽制王淩在淮南勢力的時候,卻沒想到自己的很多舉措都是在為王淩鋪路。

曹爽将本在兖州擔任刺史桓範為大司農後,有任命王淩的外甥令狐愚接替兖州刺史一職,我們都知道兖州是曹魏發家的地方,所以一直作為軍事要地屯兵屯田,這時将王淩的外甥派到此處這不正是給“瞌睡”的王淩“枕頭”嗎?這樣兖州也就自然歸到王淩的實際管轄範圍内了。

而擔任征西将軍的郭淮他和王淩同為太原人氏,再加上王淩将自己的妹妹嫁給了郭淮,所以這二人的關系也十分緊密,後來擔任過征南将軍的王基和王昶和王淩關系都十分緊密這麼看來王淩有一個極具潛力的關系網,征東、征西、征南三将,地處吳蜀交界處手握重兵,一旦這三人聚在一起可以直接決定曹魏政權的走向,所以司馬懿在通過高平陵之變掌握了曹魏重權後,王淩其實就是司馬懿的一個潛在對手,也是當時唯一可以和司馬懿抗衡的人。

司馬氏的勝利

司馬氏為什麼要殺曹氏(淮南三叛是司馬氏在禅代之路的阻礙)6

從潛在勢力上分析王淩的确可以和司馬懿抗衡,但王淩在淮南地區的勢力并不是無懈可擊,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看:

(1)王淩的資源雖然分布十分廣泛,但是這些“資源”隻是出于個人情義,要想将這些資源的力量發揮出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郭淮、王基、王昶等人雖然和王淩的關系不一般,但同時他們和司馬懿也有着不淺的交情,在司馬懿“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已經站在了“忠義”的層面上,如果王淩要和司馬懿對抗,他也不能保證這些人是否能站在他這一方,而自己的外甥令狐愚本來統領兖州,而卻因意外去世這就大大削弱了王淩的勢力。

(2)王淩的根據地時刻被曹爽牽制,揚州疆土狹小僅僅有淮南、廬江兩郡,而廬江太守文欽卻是曹爽的人。

文欽等曹爽安插進來的人,就如一顆顆釘子一樣紮在淮南附近令王淩做什麼都不是很方便,即使後來曹爽勢力被司馬懿覆滅,但是司馬懿也是全盤将安插在淮南的釘子接手了,所以這時的淮南也有了司馬懿的眼線。

(3)王淩起義,支起擁立楚王曹彪的大旗,給了司馬懿鎮壓他的機會。

一般來說要想起義,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皇室做大旗,但是王淩沒有找對這支大旗,當時曹魏江山的合法繼承人是曹芳,而曹彪雖然說是曹操之子,但是從輩分上看曹彪是曹芳的叔祖,不符合繼承制慣例,當時司馬懿就可以拉起不倫的大旗,鎮壓王淩。

曹丕上位後,曹魏朝廷中基本都是親近曹丕一系的大臣,如果王淩想要獲得他們的支持就要擁立曹丕的子嗣,而他卻選擇了曹彪,這在起義的合法性就比司馬懿輸了一籌,号召力也被大大降低。

如果王淩可以将自己周邊的資源合理運用起來,他和司馬懿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但是曆史沒有如果,最終司馬懿擊敗了王淩将淮南地區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

司馬懿是個很聰明的人,平定王淩叛亂之後維持了淮南地區的狀态,并且任命諸葛誕為鎮東将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文欽為揚州刺史這樣做算是對這二人對于平叛時的獎勵,可以穩定人心,保持淮南地區局勢的穩定。

司馬氏為什麼要殺曹氏(淮南三叛是司馬氏在禅代之路的阻礙)7

後來因為東關之戰的失敗,司馬師将諸葛誕調離淮南,毋丘儉前往接替,毋丘儉和司馬氏的關系十分要好,但是最後之所以舉起反抗的大旗就是因為李豐、夏侯玄被司馬師誅殺後毋丘儉覺得司馬師所圖不小,自己不想成為犧牲品于是就站在了司馬師的對立面,于是和文欽一起反對司馬師,毋丘儉本想拉諸葛誕一同加入,但由于諸葛誕和文欽不和最終成為了司馬氏攻打淮南的先鋒,淮南也因此落到了諸葛誕的手中,這也就回到了我們開篇說的諸葛誕淮南之叛的起點。

淮南地區作為曹魏對抗東吳的前線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而卻在曹魏内部勢力的鬥争中多次易主,這也說明一個問題:内部的穩定是十分重要的,在淮南三叛中,各方勢力都反對司馬氏,但在這些勢力中他們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而且他們反叛目的也不一樣從始至終沒有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還出現後一次叛亂的法種植就是前一次叛亂的鎮壓者的局面,雖然每一次都聲勢浩大,但對司馬氏并沒有造成真正的威脅。

司馬氏之所以能鎮壓淮南三叛,一部分是由于三次叛亂内部的不和諧,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司馬氏始終能運各方勢力之間的矛盾等因素因勢利導,各個擊破成功将淮南掌控在自己手中。

參考資料:《三國志》、《隋書·經籍志》、《三國職官表》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