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評價機制及評價标準

評價機制及評價标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9:29:02

評價機制及評價标準?随着教育經費的保障和學校标準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教育公平的難點逐漸從平等性、補償性轉向“不同情況不同對待”的差異性;教育公平的重心也從外部資源配置的公平轉向學校内部的由管理、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所帶來的權利和機會的公平在以資源投入為标志的起點公平基本實現的前提下,因地域、環境、師資、生源等客觀因素帶來的教育過程、結果的不公日益凸顯如果依然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校,勢必會加劇教育的不公平,導緻優質生源、優秀師資争奪更為激烈,也會使處于資源鍊末端的學校挫敗感增強如何正視學生之間、學校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而富有個性的成長?讓每一所學校都有發展的機會和可能?增值評價不失為一種選擇,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評價機制及評價标準?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評價機制及評價标準(打破一把尺子的)1

評價機制及評價标準

随着教育經費的保障和學校标準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教育公平的難點逐漸從平等性、補償性轉向“不同情況不同對待”的差異性;教育公平的重心也從外部資源配置的公平轉向學校内部的由管理、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所帶來的權利和機會的公平。在以資源投入為标志的起點公平基本實現的前提下,因地域、環境、師資、生源等客觀因素帶來的教育過程、結果的不公日益凸顯。如果依然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校,勢必會加劇教育的不公平,導緻優質生源、優秀師資争奪更為激烈,也會使處于資源鍊末端的學校挫敗感增強。如何正視學生之間、學校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而富有個性的成長?讓每一所學校都有發展的機會和可能?增值評價不失為一種選擇。

江幹區位于浙江省杭州東部,曾是城鄉接合部,是杭州的菜籃子基地。全區有4個鄉鎮4個街道,農村人口占一半以上。轄區内城鄉差異原本比較明顯,加之外來務工人員相對集聚在農村,使得這種差異進一步拉大,區域整體教育質量不高。

借鑒增值評價理念,江幹區開展了類增值評價的學業水平“五級增量評價”研究,引導學校立足起點、正視差距、關注進步、着眼發展。我們的宗旨是不比别人比自己,不比分數比進步。這一評價方式從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學校,特别是激活了薄弱學校的發展動力,使其樹立了發展的信心。

“五級增量評價”,即将全區七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四門學科的入學成績分别按從高到低分A、B、C、D、E五個層級,其中A占20%、B占25%、C占25%、D占20%、E占10%。根據每所學校在全區五個層級中所占學生數,測算出該校新生四門學科五級等第的實際百分率,以此作為該校該年級相應學科評價的起點數據。每年關注該校各年級各學科各層級學生的變化情況,根據每學科五個層級的分層指數和總體指數變化趨勢,對該校學生的學業水平進行評估,為學校調整教學策略提供依據。

學業水平“五級增量評價”模型的建立,使區域内生源顯著差異的學校擁有了相對公平的比較平台,鼓勵學校和教師關心每個學生的進步,促進不同層次學校的發展。該評價體系具有以下特點:

立足學生起點,增強學校信心。學業水平“五級增量評價”方案,始終關注“全體、過程、起點”三個關鍵詞。全體,是指評價的對象不隻是優生,而是學校的全體學生,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注,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過程,是指不以一次性的中考絕對成績評價學校,而是關注每一年學校在全體學生各學科發展中所作出的努力,讓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機會和成長的可能;起點,是指不簡單以實際的學習結果評價學校,而是考慮學校客觀存在的生源差異,以學生入學前測數據為依據,以學生成績進步為基礎,即排除地域、生源、家庭文化背景等對學生學業的影響,評價學校、教師對學生成績增長的“淨”價值所發揮的作用。

依托檢測數據,創生本土方案。歐美等國家的增值評價研究基于龐大的數據,得益于多元統計方法以及信息技術的運用,是一項嚴謹、複雜的科學研究。鑒于有限的技術水平,我們不可能完全參照國外增值評價的統計方式,需要結合實際實施本土化研究。為此,江幹區建立了質量監測中心,組建了評價團隊,建設并完善區域學生信息大數據庫。與此同時,我們進一步加強與專業科研機構、教育技術公司合作,将比較複雜的統計過程交給他們處理,共同完成數據分析和反饋報告,并依托專業機構開展相關培訓,不斷提高評價隊伍的專業水平。

實施反饋跟進,促進教學改進。區域實施增值評價的目的并非将學校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希望學校立足起點、依托數據,分析現有教學中影響學生學業“增值”的問題,促進教學改進。為此,我們形成區、校、學科三個層面的教學質量分析機制,撰寫一系列分析報告,為學校改進教學策略提供現實依據和技術支持。教研部門根據反饋的數據,及時總結增量明顯的學校教學經驗,在全區推廣。同時,發現區域共性問題和學校間差異性問題,開展跟進式的學校調研、有針對性的教學研讨和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為學校診斷課堂教學現狀尋求有效策略。學校根據質量分析報告和原始數據進行橫向、縱向分析,進一步查找問題。同時,立足本校實際和學生不同學業水平開展校本研究,尋求新的增長點,促進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取得進步。

單一的分數指标無法反映學校對學生成長的全部貢獻,也無法體現教育的全部價值。因此,在實施學業水平“五級增量評價”的同時,我們從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進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學習狀況評價。雖然這兩類評價不屬于增值評價範疇,但卻是學業水平“五級增量評價”的有效補充,是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成長的有力支持,也是引導學校和社會關注“綠色”質量的重要舉措。以學業水平“五級增量評價”為基礎,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生學習狀态評價為補充,通過系統設計、整體推進,使得江幹區校際間差異明顯縮小,區域教育邁向新台階。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江幹區教育局原副局長)

《中國教師報》2020年12月02日第14版

作者:費 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