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河南、陝西兩省的“百億假黃金騙貸案”留下的不隻是“傳奇”,更是血淋淋的教訓。
将鎢塊放置在金塊中間,鎢占62%,黃金占38%,聽起來不是多麼高科技的發明。但是這套把戲卻可以使用十餘年,積累到百億元的驚天數值。很難想象這是發生在21世紀的事。
制作假黃金的博源礦業是一家河南公司,受害的卻是幾家陝西銀行。據分析可能的原因是,河南地區的銀行已經不允許用“吊水法”檢測黃金,必須打鑽檢測,而陝西銀行還在用這種土辦法,為制假者提供了漏洞。
所謂“吊水法”,就是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為國王檢測王冠是否純金的那個辦法,如果金磚内部摻雜了密度和黃金非常接近的鎢或銥等物質,這種檢驗就失效了,檢測的精确性并不高。
問題在于,涉及百億資金的貸款,卻用阿基米德的土辦法檢測抵押黃金,怎麼十多年來一直在犯這種低級錯誤?
技術隻是手段,人才是問題的關鍵。技術落後的原因是人,而人長期失職的根源是制度。“碩鼠”明目張膽,隻因籠子沒有紮牢。
業内人士稱“銀行對假黃金睜隻眼閉隻眼”。損失最慘的潼關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涉案金額超過110億元,該社原主任就在博源公司的股東、本案的犯罪嫌疑人之一、徐建波的公司任職。一位知情人介紹說,“隻要陝西潼關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賬面上有錢,就會有工作人員給博源礦業股東們打電話”。受如此待遇顯然是有代價的。該社有8名工作人員去年10月被警方帶走,其中3位高管已被潼關縣檢方批捕。
公衆需要更詳細的案情披露,才能理解這樁奇案發生的内在邏輯,比如檢測漏洞是無意之失還是某種默許縱容,制假者與銀行“内鬼”之間有怎樣的分工和利益關系?
從去年年底,國海證券鬧得沸沸揚揚的“蘿蔔章事件”,到這次涉及百億的黃金抵押貸款,居然用的是2000年多前阿基米德的“土辦法”檢測黃金,金融行業犯的“低級錯誤”,讓公衆目瞪口呆。
“蘿蔔章事件”、“阿基米德法驗抵押黃金”背後隐含的是嚴重的金融風險,必須嚴肅對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