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已至,秋意漸濃。與“秋”相關的成語,你知道多少呢?
“暗送秋波”、“望穿秋水”這些如畫如詩的成語背後,有着怎樣的典故?
“一葉知秋”、“秋風過耳”又蘊含着怎樣的道理?
圖圖老濕為大家整理了20個關于“秋”的高頻成語,趕快趁着秋涼好時光,加油學習吧!
1、暗送秋波
【釋義】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清澈明亮的眼睛或目光。指暗中以眉目傳情。
【引申】明·馮夢龍《挂枝兒·私窺》曲:“眉兒來,眼兒去,暗送秋波。”
2、金風玉露
【釋義】金風:秋風。玉露:晶瑩的露珠。指秋天的氣象。
【引申】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詩:“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3、秋風落葉
【釋義】秋風中落葉紛紛。形容秋天衰敗凄涼的景象,也比喻事物迅速地沒落衰敗。
【引申】唐·劉長卿《感懷》詩:“秋風落葉正堪悲,黃菊殘花欲待誰。”
4、秋高氣爽
【釋義】爽:涼爽。秋日晴空明淨高遠,氣候涼爽宜人。
【引申】宋·蘇轼《與林天和長官》:“秋高氣爽,伏計尊侯清勝。”
5、春去秋來
【釋義】形容季節更替,時光流逝。
【引申】明·王恭《夷門懷古》詩:“春去秋來百草青,古城落日煙塵生。”
6、春花秋月
【釋義】指春秋季節的美景,也泛指美好的時光。也指時序更叠,歲月流逝。
【引申】南唐·李煜《虞美人》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7、西風落葉
【釋義】秋風蕭瑟,樹葉飄落,形容深秋之景。也比喻事物已趨向衰敗沒落。
【引申】宋·劉頌《送徐君章》詩:“西風落葉密如雨,信宿長淮見清月。”
8、春華秋實
【釋義】華:同“花”,花朵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有耕耘才有收獲。也比喻文采與質樸、文章與道德等。
【引申】明·王世貞《五嶽黃山人集序》:“春華秋實,明文與質之不相為用也。”
9、望穿秋水
【釋義】秋水:秋天明淨清亮的水,比喻人的眼睛。形容盼望殷切。
【引申】明·李開先《林沖寶劍記》二二出:“見疏林落葉,簾卷西風,人在天涯。蹙損春山,望穿秋水,處處催刀尺。”
10、秋風過耳
【釋義】像秋風從耳邊吹過。比喻對某事漠不關心,毫不在意。
【引申】漢·趙晔《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于我,如秋風之過耳。”
11、多事之秋
【釋義】事:事故,變故。秋:年,指時期。指事變很多,動蕩不安的時期。
【引申】唐·崔緻遠《桂苑筆耕集·前宣州當塗縣令王翺攝楊子縣令》:“況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風。”
12、春蘭秋菊
【釋義】比如各有特色,也比喻高尚的品德。
【引申】戰國楚·屈原《九歌·禮魂》:“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13、一日三秋
【釋義】秋:年。一天不見面,就像隔了三年。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引申】《詩經·王風·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14、一葉知秋
【釋義】看到一片落葉便知道秋天已經來臨,比喻從細微的變化中可以推知事物的發展趨勢。
【引申】《淮南子·說山訓》:“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15、平分秋色
【釋義】原指中秋節或秋分這天,晝夜平均分占秋天的景色。後多指雙方各分得一半,也指雙方勢均力敵,不相上下。
【引申】宋·李樸《中秋》詩:“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裡明。”
16、春行秋令
【釋義】令:時令,季節。指出現違背規律的景象,也比喻行為不合時宜。
【引申】清·袁枚《小蒼山方尺牍·複似村》:“切不可俯視群流,春行秋令,蹈高人名士習氣。”
17、春秋鼎盛
【釋義】春秋:指年齡。鼎:正。指正處在壯年。
【引申】漢·賈誼《新書·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儀未過......”
18、春生秋殺
【釋義】殺:衰敗。春天萬物生長,秋季萬物衰敗。
【引申】《後漢書·張敏傳》:“夫春生秋殺,天道之常。”
19、秋行夏令
【釋義】令:時令。指氣候反常。
【引申】宋·真德秀《祈雨諸廟祝文》:“昔者呂氏之書,以秋行夏令為舛。”
20、秋毫之末
【釋義】秋毫:鳥獸在秋天新長的細毛。秋毫的末端。比喻極微小的事物。
【引申】《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