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界的師徒關系經曆了幾次轉變和更叠,最開始的師徒關系,就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師徒制度是從京劇等姊妹藝術中借鑒過來的,秉承的就是“打死勿論!”
誠然不能一棒子打翻一船人,但壓榨徒弟、打罵徒弟的師父絕對占了多數,以至于滋生了諸多的師徒矛盾。相聲界也一樣,在某些時候,徒弟就等同于保姆。
就像是郭榮啟早年間在馬家學藝,沒少挨馬桂元等人的打罵,這也成為了其與馬家産生隔閡的一個原因,這裡也就不多說了。
在進入新社會之後,相聲界的師徒關系被看作是糟粕,随着時代變遷進行了一些改變,比如侯寶林等人在收徒的時候,就寫明了目标是:為人民帶來歡樂,為新社會服務!
這就與之前的拜師海底有了莫大區别,也是随着社會地位的轉變而發生的轉變。這一時期師徒的建立主要是依靠文工團、藝術學習班等形式,壓榨這一層就逐漸的淡化。
之後的一段時間,因為諸多因素的影響,相聲拜師也成為見不得光的事情,也正因此才出現了一大批師承的舊案,比如侯寶林被清門的徒弟,比如楊志剛和郭德綱等。
近來馮鞏的短視頻在網絡上極其火爆,而與其一同出鏡的,多是徒弟曹随風,稱其是徒弟不嚴謹,最開始的關系隻是是師生,對外馮鞏也說這是自己的學生。
早在2001年開始,馮鞏就與中央戲劇學院合作,成立了“相聲大專班”,這是培養相聲人才的教育機構,也是将相聲人才培養與學位挂鈎的開始。
師生轉變成為師徒,隻有一個字的差别,但其背後卻是曆經歲月磨折才能擁有的結果。好在,馮鞏成功的成為了一位好師父:
馮鞏的徒弟曹随風就曾在直播時,表達對師父的感激之情:“我很幸運,能遇到馮鞏這樣的好師父,同時我也很感激,在疫情期間,我們都沒有工作,師父還能想到我,讓我跟他一起拍短視頻。”
說完之後,曹随風又繼續說道:“不僅是我師父,我的師姐賈玲,前些天還打電話給我,說有需要盡管找她。”賈玲算是馮鞏最早期的一批學生,受盡了馮鞏的恩惠。
就像是在拍攝《你好李煥英》時,賈玲邀請馮鞏出演一個角色,并且會支付片酬。聽聞此時後,馮鞏義務出演,分文不取。
這都是馮鞏教得好、帶得好,給徒弟們做好了表率,才能建立這樣一種如此和諧穩定的師徒關系,而這也是一種傳承,一種師徒的傳承。
要說相聲界師徒關系最和睦的典範,馬季和他的馬家軍絕對可以占據魁首。馬季對自己的學生給予了很多的幫助與期望,徒弟們也都非常感恩。
以至于在馬季先生過十多年後,每每回憶起與師傅相遇相知的時光,徒弟們都會感慨落淚,這是在其他大多數師徒門中不曾見過的場面。
這種現象的出現,與馬季收徒的觀念有很大的關系。作為歌頌型相聲的開山人和代表人物,馬季也建立了一套新穎的收徒拜師方式。
從遇見伊始,馬季就将師徒定義為師生,再生前一直要求兒子馬東,稱呼姜昆、馮鞏等為叔叔,而不是哥哥。或許是因為早年間學藝的經曆影響,才促使馬季觀念的轉化。
直到馬季去世後,全體徒弟要求,馬東稱呼他們哥哥,而不是以前稱呼的叔叔。藝高德更高,既是馬季對徒弟們的期望,也是自己畢生追求的目标。
和諧的師徒關系是建立在和諧的人性基礎上的,也是在和諧的人性基礎之上而發展的。馬季能和徒弟們關系和睦的重要原因,就是能夠擺正自己與徒弟的态度。
兩者之間是合作的關系,沒有人身依附的關系,是相互成就的關系,沒有壓迫與被壓迫的關系。師父不将徒弟作為盈利的工具,才會換來徒弟的尊敬和愛戴。
馮鞏也是如此,馬家軍的徒弟們也大多如此,與其他師徒矛盾叠出的現實不同,馬家軍很少爆出師徒反目的事情,也沒有聽聞因為利益鬧掰的問題。
師徒的關系是師生的關系,不要将其内化成父子的關系。關系要保持,但是也不要過于親近,馬季從未建立所謂兒徒的理念,也就保持了一定的距離。
就如同郭德綱一般,稱呼何雲偉、曹雲金為兒徒,給予了所有的深情與厚望,受到的傷害也很深刻。或許有時候,師徒的關系不能太近,也不要太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