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号」專欄,鐵西區的李子的個人專欄,專注談汽車商業,每周三更新。
查看專欄往期文章請點這裡。
這不是我第一次說混動無意義,之前都沒有詳細展開,這次好好說一說。
從傳統汽油車到電動車之間,先用混動作為過渡。這是汽車動力進化的芝諾悖論。按照這樣的思路來搞電動化轉型,純電動車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有生之年」的命題。
自動駕駛差不多也是這樣的情況,有些人把它定義成L1到L5五個階段,基本上就是從一個普通的人力駕駛汽車逐個增加功能,一點一點增加成了一個自動駕駛車。又是一個芝諾悖論的典型形态。
芝諾悖論其實很好化解,我們隻要瞄準目标去做,哪裡有那麼多中間站,跨過去就是了。
矽谷的科技公司就是這樣搞自動駕駛的,他們就是朝着最終形态,去竭盡所能創造當下能做到的最完整的産品。
美國作家安妮·迪拉德的這句話再正确不過,「你必須每一天都為自己手上的工作付出你所擁有的最好的一切,而非保留給後面的計劃。」
耽誤事
稍微回憶一下的話,大家其實都能想起來,諾基亞和摩托羅拉都很早就推出過觸控屏幕手機,N97在2009年上市,ME600在2010年2月上市。但是後來的曆史大家都知道,iPhone 4上市之後,N97和ME600成了毫無意義的炮灰。
記憶力好的讀者應該還記得這兩款手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觸控屏,采用了側翻蓋設計,并且帶有實體全鍵盤。
一邊覺得觸控屏很好,一邊又擔心無實體鍵盤用戶不接受,所以不敢做一個純粹的觸控屏。這兩款手機就是這種左右不定情況下的保險方案。并不是說這兩款手機不好,我個人就曾經是ME600的用戶,除了系統響應比較慢之外,它帶給我的體驗比之前所有的手機都好。
摩托羅拉ME600
但是,當我換了iPhone 4S,ME600根本沒有任何相提并論的資本。
問題就在于,當觸控屏手機還有一個全實體鍵盤作為保險的時候,其實這台手機的設計者就受到了限制,他想要做一款屬于未來的全新體驗的産品(觸控屏),但是那些老舊的經驗(實體鍵盤)會時時刻刻束縛住他,他會不受控制地想:「觸控屏靈敏度差點沒事,有實體鍵盤呢」、「處理器不夠快嗎,别的手機也這樣」、「清晰度不夠高嗎,跟競品相比差不多,這個屏幕大而已」。做一件留有餘地的事情的時候,是不可能真正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
即便他們事先就反複提醒自己不要被限制住,但是那個「實體鍵盤」就是會拖住他們的腳步,整個團隊、管理層、資本方會從各個角度去要求他們不要走得太遠。混動車就是這樣的狀況,電機是「觸控屏」,而燃油機就是那個作為鐐铐存在的「實體鍵盤」。
創新是一個要求心無旁骛的事情,就是要破釜沉舟、一往無前。在當下這個階段仍然耗費精力去做混動,它就會在想象力、研發力度、資金投入等等方面限制住制造商向純電動的努力,哪怕把幹擾降低到最低程度,它至少會影響團隊的精力,或者人員的投入。
當安迪·格魯夫決定英特爾要轉型做微處理器,英特爾用了一年時間全面退出原本的存儲器業務。
Wenger Out
普銳斯在特定的曆史時期有它的價值。
那個時候所有的車都是汽車,普銳斯象征着一種進步,它讓人們知道原來車是可以降低碳排放,更加環保的。《宋飛正傳》的創作者拉裡·戴維在他的半自傳劇集《抑制熱情》裡開的就是一台普銳斯,想來老爺子當時在現實裡應該也是那麼一台車。
但我仍然忍不住懷疑,如果豐田不去想什麼混動的事情,而是從一開始就全心全意去搞純電動,他們現在是不是已經打造出了一款優秀的電動車。
很多人樂于強調普銳斯的現實意義,他們的觀點是,那個時候的産業進程還不足以支撐一款成熟的純電動車型。
但現實是産業從來不會無緣無故就自己發展,它一直都是因為參與者的投入才實現的。企業恰恰是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在發明出點燈之前,愛迪生至少失敗了1600次。那些在劇變後完成崛起的企業,其實早在劇變發生發生之前就在投入了。他們在形成自身能力的同時,也推動了産業的發展。哪裡有什麼撿現成的便宜。
在接力賽跑中,運動員在接棒前是要預沖刺的。
人們談到混動的時候,一定會說一句「油耗xx」,強調油耗多麼多麼低。「油耗」這個參數的參考坐标是燃油車。所以混動從一開始就是燃油車的升級版本,最多就是個「燃油車2.0」,從根子上來講,它擺脫不掉燃油車的屬性。它不是電動車,它不屬于電動車的時代。
而當下整個産業已經進展到了這個時間節點上,純電動已經是顯而易見将要發生的事情,在這樣的時間點上還繼續搞混動,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開倒車。
溫格在4月22日宣布将在賽季結束後離開阿森納,最後留下的是一串難看的記錄,最新一個是客場六連敗,2018年至今客場一分沒拿。我是從新世紀初看着阿森納走到現在的,從打破曼聯統治,到賽季不敗、49場不敗,人們甚至在争論究竟是巴西國家隊強還是阿森納更強,之後是賣隊長、掙四狂魔,再往後隻能打歐洲聯盟杯。幾乎所有人都在說,如果溫格早幾年在“Wenger Out”的标語還沒出現在倫敦的時候就離開阿森納的話,他在阿森納的末年哪裡會如此不堪。
混動原本就不是必要存在的,現在就是它告别的最佳時機。
别掙紮了
這一段是說給所有質疑電動化的人的。電是毫無疑問的未來,沒有什麼可質疑的。
從能源的角度來講,電是整個世界的選擇,它是可生産的,通過風、水、太陽、核技術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造出來,而且有越來越多生産成本越來越低的技術在出現。電是屬于整個世界的公平,它甚至将會剝奪掉某些資源型國家的特權。
而石油是燒了就沒了的,有些人鼓吹石油無限,但現實是人類文明化進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對石油的消耗越來越大,它見底的速度會比我們想象得更快。還有一些人說我們沒必要擔心石油會用光,我們會找到替代能源。這話說得沒毛病,電就是這個替代能源。
一派觀點認為「電動車沒有盈利模式,否則傳統車廠早就做了」。請記住世界不是靜止不動的,有些人希望它快一點改變,改變得更好;有一些人希望它不要改變,就這樣挺好。
激進者往往希望改變盡快發生,進展越快越好,他們的機會和時代就會越快到來。而既得利益者希望世界不要變,那樣他們就能永遠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所以從利益層面上來講,既得利益者是拒絕創新的,因為變化會讓他們的位置不再穩固。所以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才會敗下陣來,整個商業史各個階段都是這樣的。
有些傳統汽車巨頭就是這樣的,有些則不是。結局是一定能看到的,區别隻是多少年而已。
【原标題:混動不值得 | 企業号】,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